关键词:
石墨烯玻璃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
六方氮化硼
电加热装置
热稳定性
摘要:
近年来,碳纤维,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等碳基电热材料,基于其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石墨烯玻璃纤维(GGFF)作为一种新兴的柔性石墨烯基电加热材料,具备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电热响应速率,高功率密度等优异性质,在电加热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其他碳基电热材料在高温的工作条件下面临严重的氧化问题一样,石墨烯在500℃大气环境下,就会由于自身碳原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无法稳定存在。为了提升碳基电加热材料的抗氧化性,通常采用封装的方法使其与O2隔离,进而提升抗氧化性。传统的封装材料如有机聚合物、石英玻璃、陶瓷等均无法同时满足GGFF对热稳定性、柔性以及耐久性的要求。
六方氮化硼(h-BN)具有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以及高机械强度,曾被广泛应用于小尺寸二维石墨烯器件的封装,是封装GGFF理想的材料之一。但对于表面结构复杂的纤维状石墨烯材料,传统的机械剥离-转移方法不再适用,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直接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纳米级h-BN,实现了GGFF的大面积、柔性、全覆盖、共形封装,成功制备h-BN/GGFF材料。基于该材料设计并构建了电加热装置并对其热稳定性与电加热性能做出评价。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理论模拟,从微观层面揭示了h-BN封装后GGFF热稳定性上升的机理。
采用两步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玻璃纤维(GFF)为基底,依次生长石墨烯与h-BN,制备得到h-BN/GGFF。红外光谱、拉曼光谱、EDS测试以及XPS测试结果均表明在GGFF表面成功制备得到了h-BN;SEM结果表明,h-BN的封装并未对GGFF的微观结构造成影响;AFM结果表明,GGFF表面生长的h-BN厚度为纳米级,通过调控生长时间可以实现对h-BN厚度的精确调控。
为了进一步说明对GGFF进行封装的必要性,通过电路模拟预测GGFF电加热装置在高温下失效过程,模拟所得结果在实际实验中得到良好验证。基于GGFF与h-BN/GGFF分别构建电加热装置,并对两装置的热稳定性及电加热性能做出一系列测试。红外热成像监测数据表明,经h-BN封装后,GGFF在大气环境下的稳定加热时间提升了近7倍。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h-BN/GGFF的ID/IG值对温度的敏感性显著低于GGFF。在电加热性能方面,h-BN/GGFF电热装置继承了GGFF良好的柔性、高电热响应速率(158.8°C S-1)、高发射率(>0.8)、高循环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质。综上所述,h-BN封装可以显著提升GGFF热稳定性,且不会对GGFF电加热装置的电加热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h-BN/GGFF增强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的机理进行理论模拟。结果表明GGFF经h-BN封装后,O2在石墨烯缺陷处(Gsw)的吸附能上升,稳定吸附时间下降。这表明h-BN封装可以有效地削弱O2与石墨烯缺陷中心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降低O2的吸附,增强GGFF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