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激光激励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
还原氧化石墨烯
复合吸波材料
吸波性能
摘要:
石墨烯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密度小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热学、力学、光学等诸多方面的性能优势,因而在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新能源等诸多领域都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石墨烯已被广泛应用。自2004年获得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以来,研究者们就致力于探索石墨烯的性质与合成方法,而之前的多种石墨烯制备方法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反应试剂危险,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等缺点,无法进行批量生产,石墨烯的实际应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导致其卓越性能难以被充分发挥。为实现石墨烯大规模地商业化应用,研究开发成本低、质量高、效率高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必不可少。本文首先采用激光技术,将980 nm激光光源直接作用于氧化石墨烯粉末,主要发生固相光热反应获得还原石墨烯,并通过实验设计规避激光直接辐射粉末可能引发的危险结果。通过不同测试方式对所制备的石墨烯样品进行表征,对比研究样品在激光处理前后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分析激光法还原石墨烯的还原程度、比表面积和孔特性、导电性能等。该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成功还原,C/O值由2.32提升到7.53,拉曼2D峰出现,ID/IG值减小,有序度增加;还原产物为介孔纳米材料,平均孔径14.07 nm,总孔体积1.39 cm3/g,比表面积为334.70 m2/g;当激光功率为24.5W时,电导率为9.41 S/cm,具有较好的性能。此外本文将微波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石墨烯制备中,通过微波诱导金属放电释放等离子体,营造局域高温环境,快速将氧化石墨烯剥离还原。该方法能耗低、效率高、无污染,可进行大批量生产。通过多种表征方法分析讨论还原产物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和性能特征,对比空气和氮气反应气氛对产物质量的影响。在氮气氛围中石墨烯产物还原程度更高,C/O值由反应前的2.32提升到9.21,而空气中产物提升为9.09,同时氮气氛围中拉曼2D峰更突出。微波等离子体技术所制备的还原石墨烯为多孔状结构,以介孔分布为主,氮气气氛下产物总孔体积为5.17 cm3/g,比表面积为1014.92 m2/g,电导率为11.44 S/cm,分别比空气中增大4.16 cm3/g、605.69 m2/g和2.32 S/cm,同时也优于激光法制备石墨烯样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氮气环境下,微波等离子体制备的石墨烯样品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物质传输性能,可以促进石墨烯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最后本文将制备的还原石墨烯混合不同磁性材料制备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对不同比例样品进行电磁参数测试,通过分析阻抗匹配和衰减特性,研究加入石墨烯及其含量的变化对吸波材料吸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石墨烯的含量从0增加至20%,Ni/Cu材料的最小反射损耗值由-14.63 d B改善为-40.74d B,有效吸收带宽由2.85 GHz增加为4.75 GHz,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变好。石墨烯的高介电损耗可以和磁性材料的磁损耗能力相平衡,改善阻抗匹配性能,增强综合损耗能力,有效提升了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