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纳滤
离子辐照
膜分离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水资源作为一种工业生产以及农业发展的必不可缺的资源之一,备受各国重视。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减少、食品供应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膜分离具有较低的成本,可以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同时膜分离技术可以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膜分离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一种的具有原子尺寸厚度的二维材料,其表面富含亲水性的含氧官能团,很容易地制成具有低摩擦水通道的氧化石墨烯膜(Graphene oxide membrane,GOM),这种结构有利于水分子在可调层间距下的超快传输,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在水处理过程中,氧化石墨烯上的亲水官能团会结合水分子,引起氧化石墨烯片层间距增加,从而导致膜的溶胀现象发生,GOM的选择性下降,稳定性变差,严重限制GOM的广泛应用。同时,GOM的分离过程受Tradeoff效应的制约,很难同时提高GOM的选择性以及通量。本文以PET核孔膜为基底材料,通过加压过滤以及真空抽滤的方式制备GOM。其中加压过滤相比于真空抽滤可以提供更大的压力差,增强液体流动的剪切力,使GO纳米片层的排布更加平整、紧密。所以在氧化石墨烯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加压过滤能获得覆盖更均匀、表面形貌更平整的超薄GO功能层。本工作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辐照改性GOM,研究了不同辐照参数,如辐照注量以及离子能损,对GOM的形貌、结构以及纳滤性能的影响。重离子辐照后的GOM,膜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降低,整体含氧量减少,表现为GOM被还原。同时,片层间距降低,使得辐照后GOM的选择性增强,对不同盐离子的截留率增加,膜的稳定性增加。GOM的还原程度随着重离子的注量以及能损的提高而增加。同时由于快重离子束具有较高的能损,高注量的快重离子辐照,会在膜表面引入更多的垂直纳米孔道,以提升其通量。所以,重离子辐照改性GOM会同时提升离子选择性与通量,为纳滤膜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精准可控方式。本文通过测试GOM的镁锂分离性能以及重金属盐的分离来探索GOM更多应用场景。在镁锂分离实验中,辐照后的GOM对氯化锂以及氯化镁的单盐溶液的截留率都有所上升,归因于辐照还原带来的片层间距降低,但同时上升的截留率不利于镁锂分离混盐的分离比提升。在重金属盐离子分离过程中,由于GO纳米片层间距降低,对于不同重金属盐离子的选择性都有所增加,因此辐照改性GOM可以应用在重金属盐分离领域,并且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优化提升空间。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加压过滤制备超薄平整的氧化石墨烯纳滤膜,通过重离子辐照改性GOM。重离子辐照改性GOM同时实现辐照还原带来的截留率和稳定性的提升,以及重离子束构建的垂直孔道带来的通量提升,为氧化石墨烯纳滤膜的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