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
光热效应
人体热管理
相变复合材料
辐射冷却
单向导湿
摘要:
人体热管理(PTM)技术由于高能量利用率、可设计性和环境普适性,在能源、环境与医疗领域显示出广阔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大部分PTM材料功能单一,仅能针对特定环境发挥温度调节功能,同时其特殊物理化学结构导致可穿戴性能不佳,限制了PTM技术大规模实际应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由于独特sp杂化碳原子单层结构,具有高本征热导率、高太阳光谱吸收率、优异光热效应以及人体热辐射波段高发射率等特性,是制备全天候多环境适应性人体热管理器件的理想基体材料之一。基于高光热效应石墨烯纳米片,本论文针对极端环境、日常户外环境和剧烈运动出汗等多个实际场景,利用热绝缘、辐射冷却、单向导湿等传热传质机理,以垂直孔道气凝胶、多孔纳米复合膜、单向导湿膜三种不同结构设计构筑了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实现单一器件全天候环境适应性热管理。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仿大气效应梯度RGO气凝胶相变复合材料用于极端环境人体热管理:本章工作针对极端环境下自适应人体热管理,受大气温度调节效应启发,通过梯度化学还原、定向冷冻-真空干燥、单侧底部热还原和十八烷相变材料部分浸渍,制备了具有梯度RGO骨架和气凝胶/十八烷复合双层设计相变复合材料(GRGC),同时集成RGO光热效应,多孔气凝胶隔热调节和相变逆补偿特性。GRGC骨架各部分具有差异性物理性质:强还原区域具有强光吸收(95%)和本征热导率,利于寒冷情况下光热与传热;而弱还原区域具有较弱光吸收率(86%)和本征热导率,适用于热环境隔热。由于气凝胶和相变复合材料双层结构,GRGC同时具有优异光热性能(55℃),储能性能(相变焓保留率?Hm>90%),以及外界应力载荷下良好防泄漏性能。在-5℃寒冷环境中,GRGC气凝胶层可通过其隔热多孔结构防止内部热量损失,并利用光热效应原位升温,在皮肤与材料界面处提供温暖微环境,其界面温度比裸露模拟皮肤高25.9℃,提供五倍于棉布的保温效果。在40℃炎热环境中,可以通过将材料相变复合层暴露在环境外侧,抑制RGO骨架光热效应的同时利用其相变行为缓冲,防止皮肤过热。而与模拟皮肤接触的多孔气凝胶层可以提供良好长时隔热性能。相较于传统棉织物,RGO气凝胶材料,全填充相变复合材料RGC,GRGC在不同条件极端环境下均展现出优异自适应综合热管理性能。(2)辐射冷却与光热供暖双功能RGO/纳米PTFE膜复合材料用于人体热管理:本章工作针对日常使用室内/户外环境,通过简单便利的刮涂工艺组装高中红外发射RGO层、光谱选择性纳米PTFE(NPTFE)层和透明强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支撑保护层于一体,制备了一种具有独特夹层结构NPTFE/RGO/PDMS复合膜,成功集成了被动辐射冷却、太阳能加热供暖和令人满意的可穿戴性能。NPTFE层特殊纳米孔结构以及RGO层高红外发射率赋予了复合膜出色光谱选择特性。对于辐射冷却模式,复合材料基于米氏散射显示出高太阳光谱反射率(R>90%,0.25-2.5μm)和人体红外辐射HBIR范围高发射率(ε>90%,7-14μm)。热量经由高发射RGO层,穿透红外透明NPTFE向外辐射迅速耗散,同时,外层NPTFE层反射与散射太阳光,抑制太阳辐射升温,在25℃户外环境相较于棉布展现出3.2℃的辐射冷却效果。通过简单地翻转可以切换至RGO朝外的加热模式,其能够通过高太阳光谱吸收RGO层(α>90%,0.25-2.5μm)实现高效太阳能热转换供暖。在0℃寒冷环境下,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可以在2 min内升至22℃,比传统棉布高17.0℃,给皮肤表面提供温暖微环境,防止人体热量散失。此外,复合材料还表现出良好可穿戴性能:微针打孔赋予优异的透湿性能(水蒸气透过速率0.023 g cm h),PTFE基底极高断裂伸长率(200%)与良好柔性;低表面能与化学惰性组分赋予的抗污性能、耐洗涤性能和F、Si、O元素带来的良好阻燃性,因此在可穿戴全天候热管理材料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3)单向导湿RGO/电纺尼龙56纳米纤维膜复合材料用于人体湿热管理:保留上一章三明治夹层结构复合膜双功能基础上,本章通过刮涂法制备了两侧具有非对称水浸润性PA56/RGO/PDMS单向导湿复合膜用于湿热协同管理,进一步拓宽复合材料应用范围。通过组装亲水多孔PA56纳米纤维膜、高发射RGO层和透明强韧PDMS疏水层,复合膜兼具冷环境光热供暖、室内辐射冷却和炎热环境快速排汗蒸发功能。PA56/RGO/PDMS复合材料在太阳光谱呈高反射(R>90%,0.25-2.5μm),在HBIR范围内呈高发射(ε>80%,7-14μm),在25℃室内环境较传统棉布展现了2.5℃的降温效果。并且在-5℃寒冷环境下,复合材料可通过高太阳光谱吸收RGO层(α>90%,0.25-2.5μm)实现高效太阳能热转换,将表面温度在2 min内升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