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量丢失
肩袖损伤
石墨烯
镍钛合金
锚钉
局部成骨
摘要:
目的1.逆向设计新型镍钛记忆合金锚钉并进行石墨烯涂层,对比其与普通钛合金锚钉的力学性能及两种材料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2.从生物力学水平,组织学水平及影像学水平评估,对比石墨烯涂层镍钛记忆合金锚钉,未涂层镍钛记忆合金锚钉及普通钛合金锚钉对于骨量丢失肩袖损伤后局部骨整合、骨形成及腱-骨愈合强度的影响。方法1.设计并制备新型镍钛记忆合金锚钉,利用膜转移法对其进行表面石墨烯涂层改性。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及共焦拉曼光谱仪对石墨烯涂层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形貌、亲水性及涂层是否成功进行表征。为了进一步分析石墨烯涂层镍钛合金材料的生物活性,我们利用CCK-8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石墨烯涂层镍钛合金材料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在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模型上检测新型锚钉与普通钛合金锚钉的最大拔出力,我们对比了两种锚钉在正常及骨量丢失骨质中的力学性能。2.利用卵巢切除+地塞米松注射方式构建兔骨量丢失模型。3月后拍摄Micro-CT测量指定区域的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 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 N)和骨小梁间距(Trabecular space,Tb Sp),验证建模成功。3.确认骨量丢失兔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骨量丢失兔急性冈上肌腱撕裂模型的建立,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2(石墨烯涂层新型锚钉修复组),实验组1(未涂层新型锚钉修复组)及对照组(普通钛合金锚钉修复组)。术后6W,12W时取标本,组织学评价进行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小梁、软骨生成情况及胶原排列情况。生物力学检测比较不同组之间最大拉伸载荷及刚度差异情况。Micro-CT评估不同组局部成骨情况。结果1.表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石墨烯涂层处理的镍钛合金材料,可见表面有明显的片层样薄膜覆盖,并且有部分重叠;而未涂层镍钛合金材料表面不能观察到片层样结构。接触角测定表明石墨烯涂层后显著改善了镍钛合金材料的亲水性。共焦拉曼光谱仪检测结果证实我们已经成功将石墨烯涂覆于镍钛合金材料表面。2.生物活性:CCK-8和ALP测定,结果显示,石墨烯涂层镍钛合金材料增强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活性能力最强,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钛合金组及未涂层组(P<0.05)。3.锚钉力学测试:正常骨质模型中镍钛合金锚钉以45°拔出时的最大拔出力高于以90°拔出时的力(P<0.05);在骨量丢失模型中,不论以何种角度拔出,镍钛合金锚钉最大拔出力均高于同角度钛合金锚钉拔出时的力(P<0.05),且两种锚钉在45°拔出时的最大拔出力均高于相同锚钉在90°拔出时的力(P<0.05)。4.骨量丢失兔模型造模结果:骨量丢失造模组局部Tb Th和Tb N显著低于未造模对照组,Tb Sp则相反(P<0.05),验证造模成功。5.组织学结果:术后6W,HE染色显示实验组2骨组织结构正常,较其余两组,骨髓腔内骨髓细胞数量更多,骨小梁含量更多,骨小梁更粗;番红-固绿染色显示实验组2较其余两组,异染面积更大,软骨细胞生成更多;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2胶原纤维排列较其他组更为致密、整齐。术后12W,HE染色显示实验组2骨小梁含量丰富,分布均匀,整体较粗,成骨情况优于其余各组,同时优于6W时各组成骨状况;番红-固绿染色显示实验组2异染面积增大,软骨细胞生成增多,显著优于同期其余两组及6W时各组;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2胶原呈定向排列,生成量增多,结构也更加完整,胶原生成状况优于同期其余组及6W时各组。6.生物力学结果:各组最大拉伸强度和刚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术后6W,实验组2刚度优于其余各组(P<0.05);术后12W,实验组2的最大拉伸强度及刚度均优于其余两组(P<0.05)。7.影像学结果:术后6W,实验组2的Tb Th和Tb N均显著高于实验组1和对照组(P<0.05),相反,对照组的Tb Sp显著高于两实验组,且实验组1高于实验组2(P<0.05);术后12W,两实验组的Tb Th和Tb 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最高(P<0.05),而对照组的Tb Sp显著高于两实验组,且实验组2最低(P<0.05),且随着锚钉植入时间延长,实验组2的Tb Th和Tb N呈上升趋势,而Tb Sp逐渐下降。结论1.石墨烯涂层镍钛记忆合金锚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促成骨性和力学性能。2.石墨烯涂层镍钛记忆合金锚钉可有效促进局部成骨,改善腱-骨愈合微环境,增大锚钉抗拔出力,提升腱-骨愈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