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
气体爆炸合成
表征
数值模拟
摘要:
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二维蜂窝晶状结构的新型碳材料,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多种石墨烯制备(合成)方法,如液相剥离法(LPE)、氧化还原法、电化学剥离法等。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着制备的石墨烯层数差异大、缺陷多等问题,而且在制备过程中还会大量使用昂贵、高沸点、剧毒的有机溶剂,产物中还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理想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应该是成本低、效率高、性能可控,以及具有层数少、无缺陷和杂质的形态特征,并且在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有害的物质。因此,发展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层数可控、环境友好、可实现规模化的新型石墨烯制备(合成)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系统研究了通过气体爆炸合成石墨烯的方法,以C2H2气体为碳源,通过将C2H2/O2混合气体在密闭爆炸罐中起爆引发爆炸化学反应合成石墨烯,该方法可以合成出少层,高质量的石墨烯,而且整个合成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有机溶剂,最终产物中几乎不含有任何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有害的物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结合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C2H2/O2混合气体爆炸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获得了密闭容器中C2H2/O2混合气体爆炸产生的爆炸压力与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爆炸罐的安全设计提供了依据。计算结果表明,C2H2/O2(1/0.8)混合气体在初始压力为0.28 MPa时被点火后发生爆炸,t=11.21 ms时,达到温度峰值Tmax=3214 K;t=11.32 ms时,达到压力峰值Pmax=1.036 MPa,不同初始压力对应的最大爆炸压力为Pmax=1.036P0/0.28。(2)采用自制的密闭爆炸罐进行合成实验,用电点火头引爆。研究O2和C2H2不同配比对合成产物品质和得率的影响,研究的配比分别为O2:C2H2=0.4:1,0.6:1,0.8:1,1: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测试分析方法对制得的石墨烯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O2:C2H2=0.4:1,0.6:1时,石墨烯样品整体结构为具有严重褶皱卷边的薄膜聚集而成的絮状形态,O2:C2H2=0.8:1时形成了特殊的蜂窝状结构,结构彼此连接,有更高的比表面积,O2:C2H2=1:1时整体结构呈棒状,没有了石墨烯的原始结构。不同配比合成的石墨烯样品厚度均在1.10~1.21nm之间,层数在5层以下。制得的石墨烯样品有轻微氧化,结构缺陷较少,整体结晶度较低。O2:C2H2=0.4:1时产率最高,达到了66.3%,而当O2:C2H2=0.8:1时产率为46.3%,但品质最好。(3)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对合成产物品质和产率的影响,在O2:C2H2=0.8:1条件下,初始压力P0分别为0.19 MPa、0.28 MPa、0.37 MPa、0.46 MPa。分析测试表明,0.19 MPa下合成的样品外表面出现严重褶皱,卷曲程度较大,仅有部分外层薄膜发生片层分离。0.28 MPa、0.37 MPa、0.46 MPa下合成的产物质量较好,呈片状平铺状态,厚度在1.1~1.3nm之间,层数都在5层以下。0.28 MPa下合成的石墨烯石墨化程度最高,0.46 MPa下石墨化程度最低。所有石墨烯样品都有轻微氧化,石墨烯结构缺陷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整体结晶度较低。初始压力为0.46 MPa时,产率达到了最高的49.6%,初始压力为0.28 MPa时,产率为46.3%,且该条件下合成的产品品质和性能最佳。综上所述,通过C2H2/O2混合气体爆炸合成的石墨烯总体质量较好,缺陷少,层数在五层以下,产率较高,基本可以满足高品质石墨烯的质量指标要求。爆炸合成法原料仅需C2H2和O2,无需有机溶剂,产物中几乎不含有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性能可控,是一种可实现规模化合成、具有极为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石墨烯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