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负极
CoFe2O4
元素掺杂
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摘要:
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应用造成了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这是21世纪亟待解决的社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球都在努力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然而,这些能源是间歇性的,供应是不可预测的[1],因此,电化学蓄电以其成本低、能效高、功率密度高、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2]。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现代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我国锂资源过度依赖进口造成的成本问题,使得开发替代电池技术成为迫切需求。钠离子电池由于储量丰富、成本低廉且与锂电池有相同工作原理,在储能领域脱颖而出。然而,钠离子半径大、动力学速率慢限制了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低成本、高性能、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新型电极材料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应用[2]。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反尖晶石状过渡金属氧化物CoFe2O4的储钠性能,为了解决其导电性差和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的问题,采用了与碳材料复合和元素掺杂的手段对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使复合材料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获得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静电纺丝和煅烧技术,成功制备了柔性CoFe2O4纳米颗粒/N掺杂碳纳米纤维膜(CFO/NCNF)的负极材料。并通过研究添加不同量的CoFe2O4浓度,得出了CoFe2O4与碳纳米纤维的最佳浓度配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提供了稳定的三维结构,增加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离子运动速率和导电性;CoFe2O4颗粒被均匀地包裹在碳基体内部或附着在纤维表面,有效的抑制了CoFe2O4的体积膨胀,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300 mg CoFe2O4的样品(CFO-3/NCNF)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有345.7m Ah g-1的比容量,在1.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具有175.4 m Ah g-1的比容量。
(2)通过微波辅助法和后煅烧法制备了CoFe2O4/硫氮共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CFO/SNRGO),缓解了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并且提高了导电性能。由研究结果可知:S、N两种杂原子的掺杂阻碍了RGO纳米片的团聚,使RGO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CoFe2O4颗粒均匀的锚定在SNRGO纳米片的表面,减轻了复合材料在Na+脱嵌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且减小了CoFe2O4粒子的尺寸,使材料具有出色的储钠性能。制备的CFO/SNRGO复合材料在0.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具有357.3 m Ah g-1的高可逆容量,在1.5 A g-1的电流密度下仍保持174 m Ah g-1的容量。
(3)本章节通过微波辅助方法成功地制备了Ni掺杂Co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Ni-CFO/RGO)。是一种CoFe2O4纳米颗粒紧密且均匀锚定在石墨烯杂化纳米片上的新型纳米复合结构。Ni掺杂与CoFe2O4协同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理论容量,减小了CoFe2O4在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也有效抑制了石墨烯的堆叠,使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Ni催化作用于石墨烯表面提高了其石墨化程度,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有利于Na+的快速转移并提高了钠的储存能力。使Ni-CFO/RGO复合材料具备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依然保持380.6 m Ah g-1的高可逆容量,并且具有出色的倍率性能,将电流密度升高至1.5 A g-1,可逆容量仍保持203.4 m Ah 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