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凝胶
多孔碳
酞菁铁
单原子
石墨烯
高熵纳米材料
微波加热
摘要: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愈来愈高。过去,全球各地的社会发展大多依赖于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这些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却对我们所处的日常栖息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仅是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大气污染,农业、重工业等迅速发展也会使我们的水生生态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水体中各种重金属离子,硝酸盐离子等也会严重影响人类的饮水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寻找清洁能源以及利用能源转换方式来节约资源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然而,在开发新型能源与进行能源转换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能源转换效率的问题,在这其中,催化剂便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些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如铂(Pt)、二氧化钌(Ru O2)等虽然有着出色的催化性能,但是由于其价格过于昂贵,人类只能望而却步。近些年来,碳基材料因具有出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进而受到广大科学家的青睐。碳基材料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为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置以及提高反应动力学。此外,碳材料来源十分广泛且价格便宜,可以说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以碳负载的单原子或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在阴极还原反应(氧气还原反应,ORR;硝酸根还原,NITRR)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因此,对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深度研究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研究体系。
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制备两种碳基负载的催化剂,并结合同步辐射技术手段对其界面电荷和配位结构进行精准的研究和表征。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以水凝胶(Dimethyl carbonate,DMC)为前驱体,结合酞菁铁(Fe Pc)进行退火以生成有缺陷的多孔碳负载Fe Pc(DMC-Fe Pc),进行热处理后的水凝胶拥有类似“蜂窝状”的多孔碳结构,通过选择具有高比表面积、介孔结构和多种表面成分的水凝胶生成碳作为框架,将Fe Pc成功锚定在碳框架边缘。利用X射线吸收光谱(XAS)对分离的Fe位点的精确结构信息进行了表征,进一步证实了Fe N4结构在掺入后得到了整体保持。此外,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计算出目标催化剂中铁的负载率为2.01%,结合球差电镜观察铁元素均匀分布且并无团簇现象,因此证明铁元素以单原子形式均匀分布在多孔碳中。通过系统的对起始电压、半波电位、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塔菲尔斜率(Tafel)以及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更好的评估了其作为介孔碳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的ORR电催化性能。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具有轴向极化结构的介孔碳负载Fe Pc可以促进电荷极化,进一步降低ORR的能量势垒。
(2)为了研究碳基多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机理研究,我们利用微波加热的优势-碳热冲击法对前驱体进行热处理,成功地制备出了以碳材料为基底负载的五种金属的高熵纳米材料。由于石墨烯内存在大量的官能团缺陷,因此在迅速升温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避免了金属因加热速率不够而产生相分离。通过TEM我们观察到金属颗粒在石墨烯上是均匀分散开的,而且单个颗粒内的金属元素均匀分布并没有发生成分偏析。此外,经过系统且准确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了Fe Co Ni Cu In-HEMs具有优异的硝酸盐还原(NITRR)性能,法拉第效率在-0.4 V(RHE)达到97.4%,在-0.6 V(RHE)时产氨率达到最高25.94 mg h-1 mgca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