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膜
MOF
光热膜蒸馏
VOCs
催化降解
摘要:
膜蒸馏工艺具有对盐高截留、低膜污染潜能等优势,然而,能耗问题和有机污染物渗透成为膜蒸馏应用推广的最大阻碍。光热膜蒸馏被视为一种无需化石能源输入就能进行膜分离的绿色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太阳能在膜表面进行加热,形成高于料液的温度,从而缓解了温差极化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当前大量文献报导了开展以石墨烯为主的碳基光热材料进行光热膜蒸馏研究,但总体上光热效率仍然不够理想,原因之一是石墨烯高的传热系数导致热量从表面快速传递至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热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PTFE为基膜,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MOF)(分别采用了ZIF-67和ZIF-8)包覆的石墨烯(Graphene)光热复合膜(PTFE-G-ZIF),用于光热膜蒸馏工艺,旨在提高光热膜蒸馏过程中光热利用率,同时利用MOF催化性能,通过活化过硫酸氢钾(PMS)对渗透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降解脱除。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PTFE-G-ZIF膜的制备与表征。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G-ZIF(G-ZIF8和G-ZIF67)复合膜材料,通过真空抽滤将G-ZIF材料负载在PTFE疏水膜上,制备了多孔PTFE-G-ZIF膜(PTFE-G-ZIF8和PTFE-G-ZIF67)。首先,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仪(BET)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分析,证实了G-ZIF材料的成功制备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其中,G-ZIF8和G-ZIF67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096.50 m2/g和843.51 m2/g,孔隙体积分别为0.47 mm3/g和0.54 mm3/g。而Graphene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仅83.23 m2/g和0.18 mm3/g。其次,利用红外热成像仪等表征手段分析了膜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PTFE-G-ZIF膜具有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和低的导热系数。在1 k W/m2的辐照强度下,PTFE-G-ZIF8和PTFE-G-ZIF67膜的表面温度可升到95.3℃和88.4℃,而PTFE-G的表面温度仅升至83.1℃。(2)光热膜蒸馏性能研究。实验研究了复合膜在光热膜蒸馏体系中渗透通量及光热利用率情况。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1k W/m2),PTFE-G-ZIF8和PTFE-G-ZIF67膜的通量分别比PTFE-G膜提高了0.48 kg·m-2·h-1和0.85 kg·m-2·h-1,对应的光热利用率分别为51.9%和62.1%。可以看出,G-ZIF材料显著提高了石墨烯的光热性能并减少了热损失,且PTFE-G-ZIF67膜具有更高的光热利用率。这是由于G-ZIF材料的多孔结构及较低的导热系数使其具有较强的光吸收和较低的热损失,从而保证了较高的跨膜温度梯度。此外,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使其在较低的进料温度下实现溶液的蒸发,从而提高膜表面温度以获取更高的渗透通量。(3)PTFE-G-ZIF膜对VOCs脱除性能研究。以苯酚为模拟目标污染物,研究了PTFE-G-ZIF67膜活化PMS光热膜蒸馏体系中对VOCs脱除性能。结果表明,PTFE-G-ZIF67膜可通过原位活化PMS对苯酚进行脱除。加入0.5 mmol/L的PMS后,热侧的苯酚含量从9.8mg/L下降到0.11 mg/L,降解率可达98.88%,明显缓解了光热膜蒸馏过程中VOCs的渗透问题。经电子顺磁共振(EPR)检测和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SO4·–、·OH和1O2活性物种对苯酚的脱除均有贡献,但1O2在苯酚脱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总的来说,PTFE-G-ZIF膜具有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和高的渗透通量,且在投加PMS时对苯酚表现出良好的脱除效果,为开发具有催化活性的光热膜及其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优化光热膜的制备方法,提高膜材料的长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