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CZTSSe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
晶界
悬挂键
表面钝化
摘要:
由铜铟镓硒(Cu(In,Ga)Se,CIGS)太阳能电池衍生而来的铜锌锡硫硒(CuZn Sn(S,Se),CZTSSe)太阳能电池因其吸光系数高、元素组成丰富和无毒等优点激发了全世界的研究兴趣。然而,目前其最高认证效率仅达到14.9%,距离CIGS(23.6%)和Shockley-Queisser(S-Q)理论极限效率(超过33%)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较大的开路电压亏损(V,定义为V=(E/q)-V,E是带隙,q为电子电荷)是进一步提高CZTSSe光伏器件效率的主要障碍。研究发现,因多晶吸收层晶界(GBs)和表面悬挂键缺陷引起的载流子复合损失是导致其开路电压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多晶薄膜作为P型吸收层并遵循异质结结构。CZTSSe多晶薄膜表面存在未饱和的阳离子悬挂键缺陷,而晶界处存在着阴离子悬挂键缺陷,这些缺陷会成为载流子复合中心,限制了载流子的迁移率和载流子寿命,从而恶化器件性能。因此,钝化CZTSSe吸收层表面和晶界提高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以早日实现商业化应用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和高迁移率特性,研究者通常把它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引入到太阳能电池中,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加速电子通过晶界的转移,从而改善电荷传输;另一方面,石墨烯的衍生物氧化石墨烯中的含氧官能团可以用来饱和CZTSSe吸收层表面的阳离子悬挂键,降低界面缺陷密度,抑制界面载流子复合。因此,针对CZTSSe多晶薄膜表面和晶界存在的悬挂键缺陷导致载流子复合的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氧化石墨烯(GO)钝化CZTSSe吸收层表面:针对CZTSSe吸收层表面存在的未饱和的阳离子悬挂键缺陷的问题,本工作提出使用氧化石墨烯中的含氧官能团(C-OH,C-O等)作为路易斯碱来钝化CZTSSe表面未饱和的阳离子悬挂键缺陷。通过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旋涂到硒化后的CZTSSe薄膜上,并优化分散液浓度、旋涂转速、热台温度和退火时间,使CZTSSe器件性能达到最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成功引入到CZTSSe表面,且氧化石墨烯中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与CZTSSe表面欠配位的Cu、Zn和Sn阳离子结合,使界面缺陷密度降低。电学表征进一步表明,氧化石墨烯钝化层的引入使耗尽区宽度增加,并使吸收层导带偏移量(CBO)增大,价带偏移量(VBO)减小,从而增强了异质结界面处的载流子输运过程,显著抑制了界面处的非辐射复合。最终,基于氧化石墨烯钝化层对CZTSSe吸收层表面缺陷的钝化效应,CZTSSe的器件性能从10.50%提升到12.79%,主要归因于开路电压(V)和填充因子(FF)的提高。二、石墨烯添加剂钝化CZTSSe吸收层晶界:针对CZTSSe吸收层晶界限制载流子传输的问题,本工作提出利用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迁移率特性将其作为活性添加剂引入到CZTSSe前驱体溶液中,高温硒化后使其分布在多晶薄膜晶界,从而达到钝化晶界,改善电荷传输的目的。实验上首先探了石墨烯的分散性,最终选定配制前驱体溶液需要用到的乙二胺作为分散剂,发现其分散良好并表现出丁达尔效应;然后通过探究石墨烯引入到CZTSSe前驱体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确定最优添加量。X射线衍射(XRD)、Raman和SEM结果显示,石墨烯成功引入到CZTSSe薄膜中,且其引入不会改变CZTSSe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分布在晶界中的石墨烯可以提高晶界的电流和电势以及提升载流子迁移率,这有利于抑制晶界复合,延长少数载流子寿命,改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以及收集。最终,基于GBs的显著钝化效应,使用0.05wt%石墨烯添加剂使光电转换效率(PCE)从10.40%提升到12.90%,短路电流密度(J)从33.67 m A/cm提升到38.22mA/cm,V由471.48 mV增加到494.24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