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静电纺丝
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锰
吸附法
亚甲基蓝
铜离子
摘要: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人体健康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是一种吩噻嗪染料,分子结构具有水溶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工业普遍使用的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难以通过传统水处理技术去除。重金属铜(Cu)的来源有电子、制革、造纸等行业,随着铜离子大量的进入河流湖泊中,造成生物体内铜含量的严重超标,引发头痛、呼吸困难和血管问题,因此亟需找到一种有效去除含有MB和Cu废水的治理手段。
吸附法有吸附量大、操作简易、无二次污染优势。根据吸附剂的不同,吸附效果也不同。GO作为新型碳纳米材料,表面和边缘有较多含氧官能团,这些活性基团作为吸附位点,通过静电吸引与带电的染料分子及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去除的效果。锰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活性基团,因此对污水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分子的转化迁移和降解有重要的作用,能降解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对MB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通过正交法设计实验,研究静电纺丝过程中纺丝溶液性质、工艺参数、纺丝环境对纳米纤维形貌、直径的影响。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采用L9(3)4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纺丝工艺参数:质量分数12%纺丝溶液,供液速度16μL/min,接收距离12 cm,针头型号21 G,电压13 k V,温度和湿度控制在23℃和45%。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膜的基材来复合GO,PAN/GO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实验室自行搭建的纺丝装置来制备,并讨论在不同比例GO掺杂下纤维形貌特征,后进行水热合成复合MnO2制备得到PAN/GO@MnO2复合纤维膜,通过SEM、FTIR、XRD分析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证明成功复合,并且随着掺杂比例的提升,纤维表面包覆GO颗粒也相应的提升,进一步增加了纳米纤维上的吸附活性位点,利于后续的吸附实验。
研究了PAN/GO@MnO2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废水中MB和Cu2+的吸附特性,从溶液p H、GO掺杂量、接触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初始溶液浓度几方面因素探究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都会对吸附容量产生影响,复合纤维膜对MB的吸附量达到70.48 mg/g,对于Cu2+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62.1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模型数据分析得出复合纳米纤维膜MB和Cu2+的吸附更加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分析吸附动力学,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MB和Cu2+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