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
碳纳米管
超级电容器
过渡金属氧化物
纺织结构
摘要:
在智能化时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对能量储存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能量存储的重要载体,柔性碳基超级电容器不仅可设计为一维状态,以纤维结构编织或纱线结构融入织物中,也可以平面状态贴附在织物或皮肤表面。柔性碳基纺织结构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轻质、安全、可编织等特点而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柔性碳基纺织结构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开发兼具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碳基纺织结构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是其重要内容。
本论文聚焦碳基改性复合纤维(纱线)电极及超级电容器织物的研制,并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超级电容器器件组装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首先,基于氧化石墨烯(GO)的高比表面积和易于修饰化学改性等特点,制备了具有皮芯结构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NSG@GF),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其形貌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二,本论文基于碳纳米管纱线(CNTY)比表面积和比电容低等缺点,使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对CNTY进行改性,并引入亲水官能团打开碳纳米管表面间隙,成功将氧化镍(NiO)负载到CNTY表面,实现了氧化镍碳纳米管复合纱线(NiO/CNTY)的制备,为高电容量纱线状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第三,继续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对CNTY进行改性的方法,将CNTY和具有高比电容的锰氧化物(MnOx)赝电容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出高性能的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状(MnOx/CNTY)超级电容器,并组装成储能器件;第四,以柔性碳纤维织物作为基底材料,采用一步水热和两步浸渍煅烧法,通过负载氧化镍(Ni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构筑了氧化镍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纤维织物(NiO@rGO/C);第五,为了获得更宽的电压窗口,采用一步水热和煅烧法,研制出氧化锰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纤维织物(MnO@rGO/C),并将其组装成三明治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在第二章,将吡咯(PY)单体作为氮源,与小尺寸的氧化石墨烯溶液(SGO)混合,合成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经多次浸渍和高温煅烧设计,制备了NSG@GF电极材料。NSG@GF具有155 S/cm的高电导率。在电流密度为0.1m A/cm2时,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状超级电容器(NSG@GF FSSC)的面积比电容为38.3 m F/cm2,是湿法纺丝制备的纯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状超级电容器(GF FSSC)的2.60倍。NSG@GF FSSC的能量密度为3.40μWh/cm2。在电流密度为0.1 m A/cm2时充放电5000循环,NSG@GF FSSC电容保持率可达98.2%,体现出较长的循环寿命和优异的稳定性。
在第三章,使用H2O2浸渍处理CNTY,并引入表面亲水官能团打开碳纳米管纱线的表面间隙,为NiO提供较多的结合位点,实现较高负载量NiO沉积到CNTY内部和表面。以此获得的NiO/CNTY复合纱线电极能够为电解液中离子传输和存储提供更多路径和空间。经研究表明,经过30分钟H2O2处理的CNTY的面积比电容是CNT电极材料的1.78倍,这是因为H2O2后的碳纳米管纱线表面上产生了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使CNTY与电解液产生良好浸润接触,从而有利于形成双电层电容。进一步研究表明,在5 m V/s扫描速率下,水热合成法制备的NiO/CNT复合纱线电极在4.13 mg/cm长度负载下的面积比电容达427.02m F/cm2,是纯CNTY的10.43倍。在5 m A/cm2电流密度时,NiO/CNTY复合纱线电极的能量密度为9.49μWh/cm2,放电时间可达372 s,在10000次的循环充放电测试后,电容保持率为85.7%。究其原因,在于NiO嵌入CNTY,既能有效填补碳纳米管的孔隙结构,提高负载量和碳纳米管的利用率,又能引入赝电容,使得材料的比电容、能量密度等电化学性能获得协同提升。
在第四章,为了进一步提升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的电化学性能,更换了电压窗口更高的MnOx,继续采用H2O2预氧化处理,增加CNTY的有效比表面积,为MnOx的附着提供了活性反应点。制备的MnOx/CNTY复合纱线在0.1 m A/cm2电流密度时,面积比电容为220.38 m F/cm2,放电时间为1763.04 s,能量密度最大可以达到19.59μWh/cm2。在0.4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0000循环,电容保持率可达95.8%,呈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特性。通过串联组装器件,MnOx/CNTY复合纱线超级电容器在0.1 m A/cm2电流密度时,放电时长可以达到171.8 s。本研究在保持CNTY原有的柔软特性的同时对纱线进行改性,提高了MnOx/CNTY复合纱线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为纱线基超级电容器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中的应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