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烯壳氮化铁磁珠
链霉亲和素磁珠
免疫磁珠
石墨烯
循环肿瘤细胞
摘要: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多数工业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癌细胞的频繁转移所致。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常见的肿瘤转移途径。因此,CTC的捕获对于肿瘤诊断和分析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免疫磁珠捕获CTC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等特点,现有免疫磁珠多经过对硅壳氧化铁材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基团修饰后制备,制备成本略高,分选时对血液样本量需求也较大,一般需要7.5 m L全血样本。烯壳氮化铁纳米磁珠(Graphene-coated Iron Nitride Magnetic Beads,G@FeN-MB)由多层石墨烯包覆,内核为氮化铁等铁氮体磁性材料,具有更强的磁响应性和更高的稳定性。该磁珠制备工艺简便,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低温等离子体法修饰磁珠表面的石墨烯可制备两种基团的烯壳氮化铁磁珠,分别为氨基烯壳氮化铁磁珠(Graphene ammoniated Iron Nitride Magnetic Bead,GA@FeN-MB)和羧基烯壳氮化铁磁珠(Graphene oxide-coated Iron Nitride Magnetic Bead,GO@FeN-MB),目前尚未有相关材料应用于CTC分选的报道。
本研究将该新型基团修饰磁珠用于捕获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构建两种免疫磁珠氨基免疫磁珠(Amino Immunomagnetic Bead,AIMB)AIMB与羧基免疫磁珠(Carboxylic Immunomagnetic Bead,CIMB)并表征。
低温等离子体法制备氨基烯壳氮化铁磁珠(GA@FeN-MB)和羧基烯壳氮化铁磁珠(GO@FeN-MB),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等离子体改性后的磁珠壳核结构是否完整,使用红外光谱分析磁珠表面官能团。
比较G@FeN-MB、GA@FeN-MB与GO@FeN-MB稳定吸附蛋白的能力。选用吸附性能最好的GA@FeN-MB通过直接吸附法制备氨基链霉亲和素磁珠(Amino-streptavidin magnetic bead,A-SAMB),每1mg A-SAMB的最大链霉亲和素吸附量为80μg,高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商用链霉亲和素磁珠;选用表面含有羧基的GO@FeN-MB通过碳二亚胺法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偶联制备羧基链霉亲和素磁珠(Carboxylic-streptavidin magnetic bead,CSAMB),每1mg C-SAMB的最大链霉亲和素偶联量为60μg。使用红外光谱分析A-SAMB与GA@FeN-MB、C-SAMB与GO@FeN-MB之间的区别。将链霉亲和素磁珠与生物素化的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抗体偶联,分别构建成免疫磁珠AIMB和CIMB,通过FITC荧光检测确定了抗体与磁珠的结合。
2.将两种免疫磁珠AIMB、CIMB应用于捕获肺癌循环肿瘤细胞。
使用两种免疫磁珠捕获肺癌细胞A549,计算捕获细胞数与捕获效率,结果表明AIMB的捕获效率高于CIMB,因此选用AIMB进行小鼠与人血液中A549的捕获。参照文献,向小鼠或人血液样本中添加不同数量的A549肺癌细胞,模拟CTC在体内的存在情况。将免疫磁珠AIMB试用于捕获CTC,用CD45抗体来对分选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实验以鉴别区分白细胞。结果表明,AIMB实现了对血液中肺癌CTC的特异性分选,捕获效率为76.24%±6.36%。若要进一步研究捕获后的细胞,需将捕获后的细胞进行磁珠洗脱,因此探讨了A-SAMB磁珠与SA的解吸附条件,并制备最佳浓度的蛋白洗脱液。
总之,本研究证明了基于G@FeN-MB制备免疫磁珠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了制备工序,得到的免疫磁珠可以用于CTC的捕获。本研究制备的免疫磁珠磁芯响应性高,外壳结构稳定,保护磁性核心不被腐蚀或氧化;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现用现制的特点使其较易存储和使用,不易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存储条件不苛刻;对磁珠的封闭避免了免疫磁珠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只需要1m L的全血样本,对样本的需求量从7.5 m L减少至1 m L,意味着更容易被患者和志愿者接受。因此,本研究基于G@FeN-MB制备的免疫磁珠在细胞分选方面应用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