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激光还原石墨烯
MXene
膜结构
压阻传感器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
摘要:
二维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高导电性、高载流子迁移率和稳定性,是制造压力传感器的理想材料,其中石墨烯和MXene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活性层材料是柔性压阻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活性层结构是影响活性层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活性层材料及设计合理的结构是制备高性能压阻传感器的关键。针对高性能压阻传感器活性层材料的导电网络结构设计与调控,本论文选用石墨烯和MXene两种二维材料开展研究,面向高导电压阻活性层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制备过程中的难题,通过调控二维材料片层间距构建多级导电网络结构,开发活性层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赋予活性层优异的导电、力学和压阻性能,设计并制备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柔性压阻传感器。通过研究柔性压阻传感器的一系列传感特性及其传感机理,有望制备出具备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高性能柔性压阻传感器,从而推动柔性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如何有效的在石墨烯片层间构建膨胀导电网络结构的问题,本文采用简单、高效、可控的激光技术,利用激光还原氧化石墨烯(GO)过程中GO层在抑制水蒸气和CO2等气体小分子逸出时受力膨胀,构建了以激光还原石墨烯(Lr G)多孔膨胀层为导电网络和柔性GO层为支撑层的Janus结构压阻活性层。激光线扫还原使Lr G层呈现规则的山峰状定向微褶结构,相邻山峰的间距约为100 nm。同时Lr G层发生数倍的膨胀,最大膨胀厚度可从未还原前的约5.26μm增加至28.64μm,有效降低了其层间堆叠。将Janus膨胀结构石墨烯作为活性层材料,组装制备成柔性压阻传感器,进一步探索了其压阻传感特性。优化激光还原的条件后,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0.098-4.9 k Pa的压力检测范围,高至65.48 k Pa-1的灵敏度,低至98 Pa的检测极限,以及较短的信号响应及恢复时间(200/150 ms),同时具有可靠的循环稳定性能。该传感器可用于手腕弯曲等较大压力的人类活动检测,有望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应用。此外,研究结果表明Janus膨胀结构石墨烯活性层两侧的亲疏水性不同,亲疏水性差异和Janus结构使其对湿热环境具有很好的弯曲响应能力。对其湿热驱动性能进行测试后发现,在相对湿度(RH)为20%至90%和温度为20℃至50℃范围内,该Janus膨胀结构石墨烯活性层表现出优异的弯曲响应。其中最大弯曲角度可分别达到约850°和460°。同时其在上述湿热范围内还具有快速的弯曲响应,弯曲响应及恢复时间分别为25/45 s和25/30 s,并且具有循环稳定性能。通过力学分析与模拟,对其在受力时的弯曲响应机理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精准预测其响应方向和响应位置。设计不同的激光还原图案,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可控位置和方向响应的湿热驱动器。这些驱动器具有高机械精度,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仿生设备等前沿领域。(2)针对如何改善Janus膨胀结构石墨烯活性层压阻传感性能的问题,本文利用激光还原和“空间限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具有梯度膨胀结构的石墨烯基导电活性层。本文设置的“空间限制”是梯度(thaθ)约为0.0028的空间,GO被激光还原时发生的膨胀受到空间限制而呈现梯度。“空间限制”使GO的还原程度呈现梯度变化,并与其膨胀的厚度成反比。另外,膨胀多孔微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导电通道的接触面积,而梯度结构的存在则使得活性层对压力具有梯度的响应。在两种结构的协同作用下,采用该活性层制备的压力传感器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将压力检测范围扩展至16.7 k Pa,灵敏度提高到127.8 k Pa-1,压力检测限降至33 Pa,以及超过7000次加压/释压循环的机械稳定性。得益于梯度结构的存在,该传感器具有区域响应特性,在二维平面位置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潜力。(3)针对如何改善石墨烯基压阻传感器的柔曲性并赋予可拉伸性的问题,本文利用预拉伸与激光还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梯度褶皱结构的激光还原石墨烯导电活性层。采用50%、80%和100%的预拉伸比,该活性层上梯度褶皱的波长在大约40-600μm范围内变化。激光还原在该活性层上增加了3D凸起膨胀多孔结构。同时,其宽度也随着梯度变化,在大约30μm到300μm范围内波动。通过改变预拉伸比调控活性层上的多级结构以优化该活性层的压阻性能,由该活性层制备的柔性压阻传感器在小于0.33 k Pa的低压范围具有125.87 k Pa-1的最高灵敏度,在0.33 k Pa至6.67 k Pa的较大压力范围为内具有42.76 k Pa-1的灵敏度,还可以检测低至33 Pa的微小压力。此外,该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机械稳定性,经过疲劳试验五千多次循环后,仍保持可靠地信号输出。预拉伸赋予了该活性层可拉伸性和优异的柔曲性,使其更适用于弯曲、应变的场合。由该活性层制备的压阻传感器在监测人类弯曲活动领域具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