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废旧手机电路板
机械预处理
酸浸
电沉积
铜
石墨烯
复合材料
摘要: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手机的更新频率越来越迅速,由此导致废旧手机的大量剧增。废旧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品位远远超过自然矿物资源中的金属品位,回收再利用价值极高;而电路板中的非金属资源可用于再生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作为塑料及建筑材料的增强体,同样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电路板中的金属资源较为丰富,尤其以单质铜含量最高,这类资源的遗弃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对其回收再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废旧手机电路板为实验原料,对废旧手机电路板进行了“机械预处理--H2SO4+H2O2体系酸浸浸出--电沉积法回收纯铜/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路线。通过本研究可以提供一种对废旧电路板绿色回收的新方法。本论文首先采用机械物理法对废旧手机电路板基板进行预处理破碎和筛分,采用XRF考察了粒径为-0.074 mm和0.074-0.45 mm粉末颗粒的成分。结果表明:-0.074 mm粒径的粉末颗粒中金属品位较低,而非金属含量占比相对较高;而0.074-0.45 mm粉末颗粒中金属品位较高,其中金属Cu含量最高。因此,本文采用H2SO4+H2O2体系对0.074-0.45 mm粉末进行酸浸工艺研究,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和过氧化氢含量等因素对电路板粉末中Cu的浸出效果,并确定了各因素下最佳浸出参数。从废旧手机电路板粉末中金属铜浸出效果角度来看,得出最佳浸出硫酸浓度为6 M,Cu浸出率为92.85%;最佳浸出时间为3 h,Cu浸出率为91.2%;最佳过氧化氢含量为50 ml,Cu浸出率为98.0%。在最佳单因素参数下,通过平行实验得出金属Cu的平均浸出率高达98.91%,这种浸出体系无需添加其他任何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以最佳浸出条件下废旧手机电路板粉末的浸出液作为电解液,本论文进行了从废旧手机电路板粉末酸浸液中铜的电沉积工艺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硫酸浓度和沉积温度等单因素实验对电沉积回收纯铜的研究,得出结论:铜的回收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60 m A/cm2时回收率为98.18%;铜的回收率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6 M硫酸浓度下铜的回收率为98.94%;铜的回收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50℃时铜的回收率为99.3%。阴极产物铜粉的纯度基本在97%以上,杂质较少。综合最佳单因素60 m A/cm2、6 M和50℃下电沉积纯铜得出回收率为98.41%,铜粉纯度为98.26%。通过SEM分析得出电沉积回收的铜粉形貌为树枝状,在不同因素下,铜粉形貌表现出枝间致密或疏松,并且疏松状铜粉形貌的枝丫较为细小。在电沉积法回收废旧电路板中金属铜的同时加入金属基理想增强材料石墨烯,通过与最佳浸出条件下废旧手机电路板粉末的浸出液进行超声处理,使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浸出液中。通过电沉积工艺,获得了石墨烯/铜复合粉体,采用SEM、Raman、XPS表征方法验证了直流电沉积法可实现石墨烯与金属铜的结合。考察了石墨烯含量和电流密度影响因素对复合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不变的条件下,石墨烯在电解液中提供了晶体成核位点,使得石墨烯与铜粉的结合更易。另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阴极产物中铜粉的晶粒变得细小,同时使得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含量有所增加;当石墨烯含量不变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同样验证了石墨烯与铜的结合,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复合材料中铜粉晶粒呈现出疏松的树枝状。电沉积工艺既可实现废旧电路板中金属铜的回收、同时又可以制备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经冷压烧结成型的复合材料有利于压延加工,可制备出性能较好的材料。这种增值化合物的回收,更是为电化学回收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