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煤
激光诱导
煤基石墨烯
少层
电化学性能
摘要:
石墨烯是一种由sp2杂化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二维碳材料,具有超较高比表面积、较快的电荷迁移率、较高化学稳定性、优质电导率、良好导热性以及出色力学性能等特点。由于制备成本高,每克不同质量的石墨烯粉体的国际价格约在数元至数千元之间不等,这严重的制约了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寻找石墨烯丰富的碳质前驱体和可控制备方法是实现其大规模应用的基础。煤炭作为一种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含碳量较高矿产资源,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高芳香度石墨微晶结构。以煤炭及其衍生物作为碳源制备高附加值石墨烯材料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石墨烯低成本制备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传统制备煤基石墨烯多采用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烯还原法、模板法等。然而,采用上述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制备步骤繁杂、成本较高、环境污染大以及产率较低等问题,而作为特殊用途时其形状亦不可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激光诱导技术可一步完成具有三维多孔石墨烯的制备,该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加工效率高、经济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煤炭作为地球上最为廉价且储量丰富的固体碳原材料之一,碳含量普遍高于50%,这为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因此,通过激光诱导技术将煤炭作为碳源升级为高附加值的石墨烯碳材料,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的方法,这不仅具有经济吸引力,同时也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利好。基于此,本文通过CO2红外激光诱导技术制备相应的煤基石墨烯,并基于XRD、XPS、Raman、SEM以及HRT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诱导产物进行了结构、组成以及形貌表征,探索煤基激光诱导石墨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此外,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激光诱导产物制备的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评价煤基激光诱导石墨烯作为储能材料的应用潜力。
(1)详细研究了煤样的属性特性及其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典型煤结构模型。煤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Ro,ran:0.47%~2.48%)煤中芳香碳含量不断增大,脂肪碳含量减少(尤其以次甲基、季碳以及氧接脂碳减少更为明显),芳香团簇堆砌度增大,层间距减小;第二阶段(Ro,ran:2.48%~4.90%)煤中芳香结构缩合程度增大,芳香环尺寸增大,结构有序性增强。此外,本文同时构建了典型朔里无烟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模型中芳香结构主要以1×1、2×2以及3×3芳香结构单元为主,且芳香结构单元存在较多的结构缺陷,氧主要以醚(C-O-C)的形式存在于朔里无烟煤中,氮主要以吡咯(N-5)的形式存在。
(2)通过自主设计搭建的激光诱导装置,成功的制备出煤基石墨烯。目前装置上,制备石墨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3.58 W/mm2激光功率密度和120 s激光辐照时间。另外,研究指出煤基激光石墨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富碳、脱氧与去氮的过程,其中含碳官能团主要以缺陷型碳-碳键减小为主,含氧官能团主要以C-O和O-C=O化学键断裂为主,而含氮官能团主要以吡咯氮率先分解,剩余碳原子进行重排形成结晶有序度较高且芳香层片尺寸较大的少层石墨烯结构。
(3)探索不同变质程度对煤基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变质无烟煤由于其稳定化学结构,激光诱导后产物难以升级转换成煤基激光诱导石墨烯。而亚烟煤、烟煤以及低变质程度无烟煤由于具有相对较多较小尺寸芳香团簇以及较弱的桥键,激光诱导后能够制备出少层煤基激光诱导石墨烯。其中,低挥发分烟煤的激光诱导石墨烯结构有序性最好,芳香层片尺寸最大以及平均石墨烯层数最少。石墨烯形貌上表现为分层多孔结构,石墨烯层边缘具有波纹状褶皱以及少层石墨烯特征,且石墨烯层数多集中在2~10层,石墨烯层的c轴(Lc)和a轴(La)的晶粒尺寸分别为~9 nm和~8 nm。
(4)阐明不同变质程度煤样制备激光诱导石墨烯的电化学特性。研究表明,烟煤制备的激光诱导石墨烯表现出了较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其中,低挥发分烟煤制备的激光诱导石墨烯表现出了优质的双电层电容特性、良好的倍率性能、稳定的循环性能、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3.73Ω)以及较大的质量比电容(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为1879.92 F/g)等电化学性能,表明低挥发分烟煤是合成激光诱导石墨烯优质的原材料,这为制备具有优质电化学性能的少层煤基激光诱导石墨烯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5)探讨了煤中矿物对于其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影响。CCT原煤中方解石在激光诱导石墨化过程中有助于其形成多孔、高结晶有序度且少层的激光诱导石墨烯。石英会阻碍TSG原煤激光诱导石墨烯晶体生长,导致结构缺陷增多,芳香层片尺寸减小,但并未影响石墨烯的层数。同时,研究还发现含有大量白云母等含硅矿物的SL原煤经过激光诱导后形成Si-O-C多相复合材料,这为煤的激光诱导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想象。LT原煤中含有多种复杂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