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纳米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石墨烯
碳纳米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法
锂硫电池
摘要:
单一的低维碳纳米材料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会产生团聚效应,大大地降低它们的各种特性,因此,一些科研人员专门研究了碳纳米结构同素异形体的组合,将低维碳纳米材料组合成三维结构的碳纳米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展示出更优于其单一碳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在储能,传质,催化剂负载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首先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分别制备了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CNTs/CNFs)和石墨烯片/碳纳米管(GS/CNTs)。这两种新型的碳纳米复合材料都是通过一步CVD法制备得来,利用一系列表征方式对材料进行物理表征,并将它们分别应用于锂硫(Li-S)电池集流体和导电添加剂,通过性能测试探究电化学性能,对材料进行应用研究。最后,结合这两种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结构特点,对垂直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VG/CNTs/CNFs)的合成进行了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咪唑为碳源,泡沫镍(NF)作为生长基底,同时提供Ni颗粒作为催化剂,在800°C以及氢氩混合气氛条件下处理30分钟,得到生长有CNTs/CNFs包覆的NF。CNFs在NF上形成导电网络,而CNTs垂直于CNFs表面生长,同时CNTs的末端存在有Ni纳米颗粒,这种特殊结构被命名为镍-纳米碳(Ni-NCs)包覆NF。考虑到CNTs/CNFs优异的导电性能,Ni纳米颗粒对多硫化锂(Li PSs)的催化作用以及NF骨架独特的孔结构,将其作为集流体,应用于Li-S电池的正极。经过一系列的电化学测试,基于Ni-NCs包覆NF集流体的Li-S电池在0.1 C倍率下,实现了高达1472 m Ah g-1的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实验中,在3 C时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802 m Ah g-1;此外,电池长循环性能测试中,在0.2 C(300圈)和0.5 C(500圈)下,分别获得了0.067%和0.08%的低衰减率,结果证明该材料极大地提升了Li-S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为高性能Li-S电池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通过射频等离子体增强CVD(RF-PECVD)法,以甲烷为气体碳源,铁/钼金属作催化剂,700°C条件下在蛭石上生长出了GS/CNTs阵列。同时通过控制变量,系统研究了不同射频功率(100 W、200 W、300 W、400 W)和生长时间(15 min、30 min、50 min)对GS/CNTs形貌及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制。该结构的特殊性在于GS垂直于CNTs管壁生长,得到了很好的分散,同时,CNTs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加且管壁上的尖端和边缘增多,存在更多的导电路径,提高了CNTs的导电性能。将该材料作为导电添加剂,与活性物质硫混合后制成Li-S电池。电池在0.5 C完成了350圈循环,衰减率为0.073%,而普通CNTs的衰减率为0.084%;另外,在2 C电流密度下实现了较CNTs电极更高的放电比容量(714 m Ah g-1),证明了GS/CNTs结构具有比其CNTs单体更优良的导电性能。3、通过RF-PECVD法,以甲烷为碳源,600°C条件下在各种不同的基底(泡沫镍,硅片,云母片)表面生长出了VG,验证了VG的生长对生长基底不具有选择性。随后在CNTs/CNFs包覆的NF上,使用相同的条件,成功制备出了VG/CNTs/CNFs,为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研究拓宽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