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
过渡金属
氧还原反应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多功能催化剂
摘要:
电化学水分解和柔性锌-空气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的关键反应包括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由于过电位大,动力学慢,导致这类反应需要更大的电压。因此有必要研制高效稳定的多功能电催化剂,以降低HER、OER、ORR等反应的过电位并加快其反应动力学。Pt/Ru/Ir等贵金属基催化剂性能优良,但是储量少、成本高和稳定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大规模商用。因此,寻找一类能够媲美Pt、Ru和Ir等贵金属材料电催化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过渡金属(Co、Fe、Ni等)基催化剂由于具有极佳的电催化活性而被大量探索研究,以作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高导电率和高稳定性的碳材料被用作过渡金属纳米材料的基底,以提供锚定位点和调节过渡金属的电子结构和形貌。本论文主要设计掺杂碳材料负载的非贵金属(Co、Fe、Ni)电催化剂材料,并系统的测试和分析了催化剂样品的ORR、OER和HER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氮掺杂石墨烯负载氮化钴(Co5.47N)纳米颗粒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水分解反应性能研究。本体系利用化学还原法在氮掺杂石墨烯氧化物(NGO)表面负载了钴纳米颗粒,并以尿素为氮源将钴纳米颗粒转化为Co5.47N纳米颗粒(Co5.47N/NGO)。结果显示,氮的掺杂使石墨烯表面形成了大量的锚定位点,为钴纳米颗粒提供了作用位点并阻止其团聚。Co5.47N纳米颗粒和NGO两者协同作用使得催化剂具表现出OER和HER双功能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750°C制备的Co5.47N/NGO在10 m A/cm2在1.0 M KOH中的OER过电位为352 m V,HER过电位为104 m V。这可归因于氮掺杂石墨烯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锚定位点,而且稳定了其表面的Co5.47N纳米颗粒。Co5.47N和氮掺杂石墨烯的耦合有效降低了中间产物的能垒,促进了催化反应的进行,同时该结构还有利于催化反应中的传质过程。(2)钴纳米颗粒-氮掺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电催化性能研究。本体系以NGO为基底材料,负载Co颗粒后以二氰二胺为氮源,经高温退火生长出包裹Co颗粒的N掺杂碳纳米管,之后利用双氧水增加碳纳米管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再经硼氢化钠还原和二次煅烧,成功制备出顶端包裹及表面负载Co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以负载钴纳米颗粒的NGO为基底材料,以二氰二胺作为前驱物生长包裹Co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并通过化学还原法在其表面二次生长钴纳米颗粒,制备得到外壁负载钴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Co/Co@o-NCNT)。在该体系中,氮掺杂碳纳米管和钴纳米粒子的界面上形成的Co-Nx作为电催化活性中心,同时这种包封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持钴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并抑制其团聚。在该催化剂结构中,Co、N和C的结合形成了大量的活性位点,表现出协同催化效应。电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对于ORR电催化性能,催化剂Co/Co@o-NCNT-900在0.1 M KOH中的半波电位为E1/2=0.86 V,表现出比商用20 w%Pt/C更加优异的稳定性和耐甲醇性。在1.0 M KOH中,该催化剂在10 m A/cm2的电流密度时,OER过电位为317 m V,HER过电位为101 m V,证明制备的Co/Co@o-NCNT-900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ORR、OER和HER三功能电催化剂。以Co/Co@o-NCNT-900作空气阴极组装成的柔性锌-空气电池(F-ZABs)拥有1.46 V的开路电压和36.51 m W/cm2的峰值功率密度。(3)氮掺杂石墨烯负载Fe-Ni双金属磷化物及其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利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将Fe和Ni纳米颗粒负载在NGO上,以次亚磷酸钠为磷源,制备出负载于NGO上的Fe2P和Ni2P双功能电催化剂((FexNi1-x)2P/NGO),其平均粒径仅为6.8nm,小于文献中常见报道的化学法制备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研究显示,在1.0 M KOH中,最优比例的催化剂(Fe0.2Ni0.8)2P/NGO达到10 m A/cm2的电流密度,OER过电位需228 m V,几乎媲美商用Ru O2(过电位η=227 m V),且HER过电位需160 m V。(Fe0.2Ni0.8)2P/NGO用作全水分解时,1.66 V就能达到10 m A/cm2的电流密度,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这项工作简化了镍铁磷化物的合成过程,并且片状NGO减少了纳米粒子的团聚,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为开发金属磷化物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制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