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水淡化
二维类石墨烯
反渗透膜
结构设计
淡化特性
摘要:
淡水资源短缺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淡水危机的热门研究课题。二维类石墨烯材料是石墨烯的近亲,其自带的丰富孔隙结构能够避免复杂的造孔工艺,在海水淡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海水淡化膜的孔隙特征会直接影响材料的脱盐效果,采用传统“试错法”探索孔隙结构耗时久、成本高且回报低,缺乏设计导向性。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等计算手段对三种二维类石墨烯结构进行海水淡化特性研究,并解析二维类石墨烯结构的淡化机制及潜在的科学规律,为探索海水淡化研究提供理论思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具有周期性纳米孔的二维类石墨烯结构,获得了一种命名为Dadri-C的二维类石墨烯膜,该结构的五元、六元和十元碳环规则分布,最大孔径为0.47 nm。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研究表明,Dadri-C表现出动力学、热力学和力学稳定性,弹性模量可达319.7 GPa·nm;海水中常见的Na+、Cl-、K+、Ca2+、Mg2+和SO42-等盐离子的最小穿透压分别为90、150、190、180、220和430MPa,低于这些压力时的截盐率均为100%。此外,Dadri-C膜在最稳定吸附位点处的电荷转移量为0.605|e|,并在孔隙处形成了塞状电子云。50~90 MPa下的截盐率大于98.10%,水通量为52.59 L·cm-2·day-1·MPa-1。(2)提出了仿沸石结构设计方法,获得了一种仿BEC型沸石结构Zeo-C,该结构中包含十二元、六元、五元和四元碳环,十二元碳环的有效孔径为0.53 nm。结果表明,Zeo-C结构的结合能为-8.664 e V·atom-1,与石墨烯接近,且声子谱中无虚频存在,表明仿沸石结构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Zeo-C膜的平均力势(PMF)峰值(22.923 k J·mol-1)大于水分子的自扩散活化能(16.736 k J·mol-1),在40~80 MPa压力下,截盐率高于97.85%,水通量高达83.62L·cm-2·day-1·MPa-1。(3)基于上述设计方法,进一步以具备合成优势的二维类石墨烯结构graphenylene为研究对象,该结构中包含周期性分布的十二元、六元和四元碳环,最大孔径为0.55 nm。对模拟系统施加55~95 MPa的压力,所有盐离子的截盐率均保持在95%以上,水通量为107.56 L·cm-2·day-1·MPa-1。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羟基官能化graphenylene的海水淡化性能,结果表明,羟基的引入不仅为孔隙提供了空间位阻效应,而且在孔隙和盐离子间形成氢键,直至145 MPa时才能观察到盐离子的渗透。电子结构分析还发现这种结构具有狄拉克锥特性,使graphenylene膜表现出多功能的应用特性。(4)使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CALYPSO软件,搜索到总能量小于-8.500e V·atom-1的目标数据集。10元碳环结构的能量在-8.372~-8.830 e V·atom-1,而12元碳环结构的能量在-8.501~-8.600 e V·atom-1,与前述结构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普适性。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考察了最大孔隙的碳原子数量、施加压力、膜面积、大孔面积、孔隙圆度、碳原子密度和Bader电荷等7个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最大孔径处于0.45~0.55 nm的结构能够保证良好的淡化性能,水通量和截盐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80。进一步使用分子动力学验证了3种典型的二维类石墨烯结构的水通量和截盐率,均表现出优异的海水淡化性能,为加速高性能淡化膜新材料的研发进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