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TFC膜
中间层改性
氧化石墨烯
多孔氧化石墨烯
凹凸棒
摘要:
复合聚酰胺薄膜(TFC膜),由致密的聚酰胺(PA)层和多孔支撑层组成,展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和较宽的p H耐受范围。然而,受trade-off效应的限制,TFC膜难以同时获得高通量和高截留性能。通过引入中间层来调控界面聚合(IP)反应,可获得具有高交联度、高亲水性的超薄PA层,从而实现TFC膜水通量和截留性能的同步提升。氧化石墨烯(GO)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出色的化学稳定性,成为极具潜力的中间层材料。GO中间层可为IP反应提供连续且光滑的反应界面,形成均匀连续且无缺陷的PA层,从而提升TFC膜性能。然而,具有层状结构的GO中间层会造成曲折的传输路径,增加TFC膜的水力阻力。本研究通过过氧化氢(H2O2)刻蚀法创建纳米孔和插入凹凸棒(APT)扩大层间距这两种方法减小GO层的水传质阻力,有望在不牺牲截留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膜的渗透性。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1)选用聚多巴胺(PDA)作为粘结剂,采用真空抽滤引入不同尺寸(大于0.5μm和0.05-0.2μm)和厚度的GO中间层,随后进行IP反应制备得到GO中间层改性膜。对中间层以及PA层进行表征和正渗透(FO)系统运行性能评价,从而探究GO纳米片尺寸和GO中间层厚度对TFC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中间层降低了基膜粗糙度并大幅增强了其亲水性,且GO改性TFC膜的PA层具有更高的粗糙度和亲水性。当负载量均为0.8μg/cm2时,与小尺寸GO中间层改性膜(Jw=8.5 LMH,Js/Jw=0.15 g/L)相比,大尺寸GO改性膜具有更高的水通量(Jw=9.9 LMH)和更低的比盐通量(Js/Jw=0.06 g/L),所以后续选择了大尺寸的GO进行实验。在可负载范围内(<2.4μg/cm2),改性TFC膜的水通量随GO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负载量为2.4μg/cm2时,膜通量达到峰值12.1 LMH,比原始膜(Jw=8.1 LMH)提高了49.4%,且仍保持低比盐通量(Js/Jw=0.09 g/L)和优秀的抗污染性能。
(2)采用H2O2刻蚀并控制刻蚀时间获得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氧化石墨烯(PGO),将其在粘结剂PDA的辅助作用下负载至PES基膜上并进行IP反应从而获得PGO中间层改性TFC膜,通过表征分析和FO运行性能评价,探究GO刻蚀处理对改性TFC膜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相较于GO中间层,PGO中间层的亲水性进一步提高;而且,与GO改性TFC膜相比,PGO改性TFC膜的PA层有更高的粗糙度和亲水性。FO运行性能结果显示,与最优GO改性TFC膜(Jw=12.1 LMH,Js/Jw=0.09 g/L)相比,最优PGO改性TFC膜(刻蚀4 h,PGO负载量1.2μg/cm2)的水通量(Jw=19.3 LMH)提升了59.5%,且仍保持低比盐通量(Js/Jw=0.07 g/L)和优秀的抗污染性能。以上结果表明,刻蚀处理通过引入GO面内孔来提高中间层亲水性并减小水传质阻力,在不牺牲截留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GO中间层改性TFC膜的膜通量。
(3)采用改性后的凹凸棒(APT)插层GO纳米片,通过调控APT和GO的质量比获得不同的GO/APT复合材料,将其直接负载至PES基膜上进而合成GO/APT中间层改性TFC膜,并探究APT插层GO处理方法对改性TFC膜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相较于纯GO(d=0.747 nm),GO与APT质量比为1:2的复合GO/APT具有较大的层间距(d=0.783 nm)。而且,与GO改性TFC膜相比,GO/APT改性TFC膜具有更粗糙且更亲水的PA层。FO运行性能结果显示,与最优GO改性TFC膜(Jw=12.1 LMH,Js/Jw=0.09 g/L)相比,最优GO/APT改性TFC膜(GO:APT=1:2,GO/APT负载量2.4μg/cm2)的水通量(Jw=15.8 LMH)提升了30.6%,且仍保持低比盐通量(0.08 g/L)和优秀的抗污染性能。以上结果表明,APT插层处理通过提高GO层间距以减小水传质阻力,在不影响截留率和抗污染性能的基础上,赋予了GO/APT中间层改性TFC膜更高的水通量。
综上所述,创建面内孔以及扩大层间距均可在不损失截留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前提下,使得GO中间层改性TFC膜的水通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