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不同尺寸
空穴注入层
有机发光二极管
高效率
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具因其自发光、可折叠、高透光率、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一直以来被研究者广泛研究。制备OLEDs主要包括真空蒸发工艺与溶液法。采用真空蒸发工艺制备多层器件结构的OLEDs已实现商业化,用于平板显示器和照明应用。然而,目前的蒸发工艺材料昂贵,材料利用率低,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溶液工艺制备结构简化的OLEDs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溶液工艺不仅有利于提高材料利用率,而且在大面积制备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sulfonate)(PEDOT:PSS)是溶液法制备空穴注入层使用的最广泛的空穴注入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调能级、高空穴迁移以及良好的成膜性能。然而,由于PEDOT:PSS的高酸性特性,ITO衬底会被腐蚀,导致空穴注入能力降低,影响器件的稳定性。因此开发新型空穴注入材料大有可为。基于此,本论文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控制超声时间调节纳米片粒径,研究其光物理特性,最后将其用于空穴注入层研究超声时间与器件性能的关系,证明超声后的氧化石墨烯用于空穴注入层的巨大应用潜力。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通过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溶液,并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对合成的GO液体进行超声剥离,通过改变不同的超声时间研究超声时间对于GO的影响,通过表征我们可以得到,GO原始纳米片粒径为700~800 nm,经过7~9h超声处理后,平均粒径减小到约100~200 nm;从原子力显微镜可以看到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纳米片尺寸变小,高度变低,并且随着尺寸的减小薄膜粗糙度也降低;观察其薄膜形貌可以看出表面光滑,其表面碳元素的含量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表明超声会使加剧材料的氧化程度;X射线衍射与拉曼光谱证明超声使得GO的层间距变大,无序化程度增加,表面缺陷增多;最后由于纳米片尺寸的变小会增加更多的边界,这会增加GO表面亲水性的含氧官能团,从而导致材料亲水性增强。
2.将不同尺寸的GO作为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并用于磷光器件中。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 h超声处理的GO优化后的绿色器件具有2.9 V的低启亮电压,并实现了破纪录的器件效率,最大的CE、PE和EQE分别为105.98 cd/A、80.17lm/W和30.56%,明显高于基于原始GO的参考器件(3.3 V、79.06 cd/A、69.02 lm/W和21.56%)和基于PEDOT:PSS的参考器件(3.0 V、73.26 cd/A、60.61 lm/W和21.01%)。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以Ir-RD基红色磷光器件。器件的最大CE和EQE分别为25.97 cd/A、24.12%。均远高于PEDOT:PSS基器件。此外,通过测试结果可得,基于小尺寸GO的器件还表现出明显更好的工作稳定性,这为其在开发高性能溶液处理OLEDs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最后研究性能提升的原因是当GO粒径减小后,成膜性能更好,透光率也略有提高,与PEDOT:PSS薄膜相当。同时,小尺寸的GO具有更多的边界,其中引入了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使得经过7~9小时超声处理的GO的功函数相对较高,约为5.20 e V。并且由于尺寸的减小与片层间距的增加,会使得空穴迁移路径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