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微观结构
可压缩性
电阻稳定性
生物发泡
3D打印
相变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轻质可压缩材料已在机械缓冲、能量阻尼、柔性装置以及环境清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石墨烯气凝胶(GA)已经成为轻质可压缩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理想候选材料。有序微观结构GA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本征性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制备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冷铸法制备气凝胶依赖特制模具,水热与冷铸调控效果研究不足;气泡模板法制备GA发泡技术欠缺;3D打印法对GA微观结构调控不足且对氧化石墨烯(GO)墨水要求较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利用GO在水热过程中氧化程度存在的差异,采用直接浸没冷铸,无需特制模具,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微观结构的GA,实现了制备方法上的创新。随后,又使用绿色环保的生物发泡法制备了具有球形孔微观结构的GA。接着,制备出了低浓度发泡GO墨水,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出球形孔结构的GA。最后,以三种不同微观结构的GA骨架制备了相变复合材料。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点:
(1)在不依赖复杂模具的前提下,通过调节GO的水热程度并直接采用浸没冷铸法,巧妙地利用了 GO还原程度的差异,成功调控了 GA的微观结构制备出了三种不同微观结构的GA。值得注意的是,同心环型微观结构的GA在轴向与径向压缩测试中均展现出了卓越的压缩恢复性:在高达90%的轴向压缩应变下,经5000次循环后应力恢复率仍高达88.74%;而在70%的径向压缩应变下,历经同样次数循环后,应力恢复率亦能保持86.79%。此过程中,气凝胶内部的孔壁结构通过弯曲与屈曲机制有效耗散了能量。另一方面,具有放射状微观结构的GA,凭借其较高的孔隙率,展现出了对有机溶剂的广泛吸附能力,吸附量为165.82-369.47g/g之间。尤为突出的是,同心环型微观结构的GA在电阻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GA40在90%的轴向压缩下电阻仅下降25%,70%的径向压缩下电阻降低也仅为15%。这一独特的电阻稳定性特征预示着该类GA在柔性电子元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2)我们采用生物发泡法,成功实现了 GO溶液的发泡,并通过调节蔗糖的含量,达到了对发泡比例的精确调控。通过生物发泡法制备的GA,其微观结构呈现出球形孔特征,孔径范围介于100-200 μm之间。当发泡比达到1.3时,所制备的GA展现出最优的可压缩性能,能够在70%的轴向压缩应变下经历5000次循环压缩,应力恢复率依然高达80.57%。进一步地,向GA中引入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后,其可压缩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当CNF含量为15 wt%时,所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在90%的压缩形变下能够承受10000次循环压缩,应力恢复率高达90.97%,能量耗散系数为0.13,且高度保持率维持达到98.76%。CNF的加入有效增强了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的结合力,防止了石墨烯纳米片在压缩过程中因滑动而导致的结构破坏。在应用方面,该复合气凝胶在90%的压缩应变下的电阻变化率达80%,这一特性使其在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其球形孔结构有效地阻碍了热量的传递,赋予了复合气凝胶出色的隔热性能。此外,该复合气凝胶在通电1 s内即可迅速升温,可在5 V直流电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升温至200℃,展现出极高的电热转换效率。
(3)利用海藻酸钠作为黏度调节剂,成功制备了以6.0mg/mLGO溶液为基础的发泡墨水,并据此墨水制备出了具有球形孔微观结构的GA。在3D打印过程中,GO墨水的发泡过程及墨水由打印喷嘴挤出时的膨胀现象(即所谓的“挤出胀大”)是影响打印精度的主要因素。选择适当尺寸的喷嘴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直径为0.4 mm喷嘴时,在挤出过程中GO墨水内部气泡因过度膨胀而发生破裂,导致打印成品结构受损,细节表现力不佳。相比之下,使用0.8 mm直径喷嘴制备的GA展现出了更为卓越的可压缩性能,能够在90%的压缩应变下经受1000次循环压缩,应力恢复率高达88.99%,高度保持率为85.74%。且在整个循环周期内,能量耗散系数保持相对稳定。此外,通过0.8 mm喷嘴制备的GA在90%的压缩形变下其电阻变化率仅为35%,且该材料能够在90%的压缩应变条件下承受100次循环而电阻变化率保持稳定。将网状GA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构建出的拉伸应变传感器在25%的拉伸形变时的电阻变化率高达150%,且能在25%的拉伸应变下承受100次循环测试,电阻变化率保持稳定。
(4)将GA骨架融入石蜡中,并未对石蜡的固有相变特性造成显著影响。该相变复合材料在历经100次热循环测试后,其潜热保持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超过93.12%)。GA骨架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吸热-放热稳定性,还有效地解决了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问题。在导热性能方面,采用放射型GA骨架对石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