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
表面等离激元
广义龙伯透镜
虚像龙伯透镜
渐变光子晶体
渐变折射率透镜
摘要: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源自光激发下的电荷载流子集体振荡,能够在亚波长尺度精确操控光场并实现场局域增强,相较于传统金属材料,石墨烯SPP波呈现出显著的场束缚能力,在太赫兹至中红外频段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的一个优异特点是可以通过简单地调节栅压来控制其化学势,从而实现对SPP波的动态调控,这对于在太赫兹至中红外频段实现可重构变换光学器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石墨烯SPP波相对于化学势的非线性关系,围绕可重构变换光学器件的设计与调控,重点开展石墨烯SPP透镜的电调聚焦特性研究以及具体设计实现。
首先,本文系统研究了石墨烯SPP波的非线性关系。根据石墨烯电导率的计算公式,石墨烯SPP波的等效折射率与石墨烯化学势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按照这种非线性关系的变化程度,本文将石墨烯化学势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区域,即陡峭区域、中间区域和平坦区域,分别对应高损耗区域、中损耗区域和低损耗区域。传统的石墨烯SPP器件大都选择工作在平坦区域,一方面可以使器件处于相对平稳的偏置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较低的传输损耗。本文重点研究了石墨烯化学势的中间区域,发现该区域除了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性外,同时其传输损耗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对于电可重构石墨烯SPP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将利用这种非线性关系来实现电可重构石墨烯SPP透镜聚焦性能的大范围调节。
其次,基于上述石墨烯SPP波的非线性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可重构石墨烯SPP透镜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并在10μm波段实现了从鱼眼透镜到龙伯透镜的变换。为了方便设计这种电可重构透镜,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背栅偏置结构,通过连续改变石墨烯衬底介质厚度的方法,使得石墨烯表面的化学势呈现一定的二维连续分布,对应的等效折射率分布就形成了一个二维平面透镜。当改变石墨烯的栅压时,由于石墨烯SPP波的非线性关系,该透镜就呈现出不同的折射率分布,从而实现其聚焦性能的改变。本文利用射线追踪技术,通过计算透镜中心折射率与背景折射率的比值来评估石墨烯SPP透镜的可调性,以此确定石墨烯SPP透镜背景初始化学势的选择范围,然后通过调节栅压,实现将透镜的焦点从透镜边缘(鱼眼透镜)一直到无限远(龙伯透镜)的连续可调。最后,利用相同的设计流程,将该设计方法扩展到广义龙伯透镜,即源点位置不再局限于透镜边缘处,同样实现了石墨烯SPP透镜焦点的连续可调。
第三,在上述石墨烯SPP透镜聚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可重构石墨烯SPP虚像龙伯透镜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作为广义龙伯透镜的互补结构,本文首先研究了虚像龙伯透镜的折射率分布以及其聚焦特性,并采用同样的石墨烯背栅偏置结构来构建虚像龙伯透镜,这也是该类虚像龙伯透镜首次被报道的具体实现方法。根据源点与其虚焦点的相对位置,本文将虚像龙伯透镜分为远虚像和近虚像这两种透镜,并分别给出了这两种透镜的折射率分布、设计流程、设计准则、以及设计结果。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渐变光子晶体(Graded photonic crystal,GPC)的透镜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由于前述石墨烯背栅偏置结构需要连续改变衬底介质厚度来实现渐变折射率,这在实际加工中具有很大挑战,目前工艺基本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而本文采用均匀厚度的石墨烯衬底介质,通过在衬底介质表面刻蚀出相同高度但直径渐变的圆柱阵列,形成石墨烯渐变光子晶体结构,使得在石墨烯表面呈现出连续的等效折射率分布,从而实现二维平面透镜,这种结构与平面加工工艺相兼容,目前工艺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为了简化这种GPC透镜的设计流程,本文提出了两种解析公式对二维光子晶体进行均质化处理,即广义有效介质理论和指数有效介质理论。基于这两种解析公式,本文重点研究了石墨烯渐变光子晶体结构等效折射率的电控调节能力,并设计了一款能够实现从鱼眼透镜变换到龙伯透镜的GPC透镜,同时针对该GPC透镜设计的近似误差,提出了一种补偿方法,实现了GPC透镜聚焦性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