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有机外加剂
氧化石墨烯改性
新老混凝土界面
粘结强度
界面微观结构
摘要:
新老混凝土间的界面粘结常在各类土木施工中出现,但界面区域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多的缺陷,使其往往成为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在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应力集中问题从而导致结构提前破坏。使用硅烷界面偶联剂和氧化石墨烯(GO)等纳米材料是常见的界面优化技术。但界面偶联剂需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喷涂在旧混凝土表面上,施工繁琐,而GO则在混凝土中易团聚,对界面改性作用不明显。本文通过在传统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链中引入有偶联剂效果的硅氧烷基团,既解决了硅氧烷基团在水泥浆体中快速自缩聚的问题,又赋予外加剂具备与无机材料(包括水泥基材料和GO)羟基间形成Si-OSi化学键的能力,得到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新老混凝土界面增强和改善氧化石墨烯在水泥浆体中分散性的多功能外加剂(SMPCE),并研究了其对GO分散性优化作用及在砂浆体系中对新老浆体间界面强化的作用效果与机理,为有效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的工作与成果如下:
(1)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和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三元自由基共聚制备得到有机物,量化了反应单体比例与反应产物分子结构间的关系,发现单体S与单体HPEG间存在相互竞争效应,导致反应产物中二者比例均小于投料比,而这会对其分子量、zeta电位等性质造成显著影响。同时接枝到聚合物分子链中的硅氧烷基团相比于在单体中,其自缩聚反应被显著抑制,具备了与水泥基材料间发生反应的能力,随着硅氧烷比例的增大其反应能力也相应提高。
(2)证明了硅氧烷基团的引入能够明显提高外加剂对GO在水泥孔溶液的分散性的优化作用,并进一步发现其通过提前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羧基间发生反应,不仅形成稳定吸附进而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增大GO间层间距,提高堆叠能垒,更降低了GO表面的电荷密度,显著抑制了其在水泥孔溶液中与钙离子的络合现象,从而有效减少了GO的团聚行为。此外,探究了制备方法,超声制度与外加剂用量对GO分散性的影响,确定了GO分散液的最优制备工艺。采用等于临界胶束浓度用量的多功能外加剂E3分散0.05wt%GO的水泥净浆28d抗压和抗折强度比空白样分别提高了13.7%和48.4%。
(3)基于多功能外加剂对GO分散性的优化和与界面两侧水泥基材料的反应性,实现了对粘结砂浆与基体间界面粘结强度的提高,28d时可分别提高抗拉粘结强度和抗弯粘结强度22.1%-38.5%和7.1%-19.2%。一方面,分散良好的GO会提高粘结砂浆本身的力学性能,优化孔结构;另一方面,分散均匀的GO会诱导界面处的水化产物生成,显著浆体界面过渡区与浆体内部之间孔隙率与物相组成的差异,从而减少界面的缺陷并提高界面区域物相间的内聚力,因此实现了对粘结砂浆与基体间界面性能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