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冷冻干燥
RGO/MoS2
摩擦磨损
润滑油添加剂
分子动力学
摘要:
二硫化钼(MoS2)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但MoS2纳米粒子作为添加剂时在基础油中容易团聚,在摩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容易氧化,影响了其在实际工况中的性能。作为与MoS2具有相似的纳米层状结构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分散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热导率。为了提升MoS2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使其适合于宽温域工作环境,利用石墨烯负载二硫化钼(RGO/MoS2),以发挥MoS2与石墨烯的协同减摩抗磨性能。冷冻干燥制备的纳米粉体尺寸较小,形态规则,可防止硬团聚,并且可以保证粉末在分子尺度上的化学均匀性,且可通过调控工艺参数获得不同微观结构尺寸。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冷冻干燥法可控制备不同微观结构RGO/MoS2的纳米复合添加剂,并研究其作为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在不同工况下的减摩抗磨性能及其微观润滑机理。
(1)采用冷冻干燥法一步制备RGO/MoS2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观测其微观形貌和结构,通过正交实验探究了制备工艺参数与RGO/MoS2微观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参数不同,RGO/MoS2的微观结构不同,在工况相同的条件下摩擦系数也不同,当MoS2为纳米花球状,尺寸较小,且均匀分散的吸附在RGO表面时,摩擦系数最小为0.093。通过正交分析影响RGO/MoS2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摩擦系数的各制备工艺参数的顺序依次为:冻结方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较优的制备工艺为:反应PH值为1、反应时间12小时、-20℃冻结、反应温度220℃。
(2)利用高温往复摩擦试验机,进一步研究了冻干RGO/MoS2及MoS2作为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在不同工况下的减摩抗磨性能。得出当冻干RGO/MoS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1.5 wt%时,在重载及高温工况下都有较优的减摩抗磨效果,特别是在250℃高温工况下,减摩和抗磨性能均达到了较优,平均摩擦系数仅为0.0625,相比于基础油样和MoS2油样的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59.3%、54.3%;磨损率仅为2.95×10-9cm3/N·m,相比于基础油和MoS2油样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83.2%、74.5%。摩擦副表面的划痕、凹坑、沟槽和粘着磨损也明显减少。根据白光干涉、EDS等检测结果,探究了RGO/MoS2的减摩抗磨机理,摩擦过程中,含RGO/MoS2油样进入滑动摩擦副间隙,接触应力使RGO/MoS2附着在试件表面形成润滑膜,填补其表面的微裂纹、微凹坑等缺陷区域,对磨损表面有修复效果。另外,石墨烯也有利于MoS2在接触表面上的滞留,并且有助于防止摩擦过程MoS2发生氧化,二者起到了协同润滑的效果。
(3)利用分子动力学理论从微观角度模拟了纳米粒子石墨烯、MoS2、RGO/MoS2润滑油添加剂在不同工况下的润滑过程。得出石墨烯、MoS2、RGO/MoS2的微观润滑机理为:在润滑过程中石墨烯分子层间可以相对滑移,在低速和轻载的工况下,石墨烯片层几乎无变形和扭曲,在高速和载荷较大的工况下,石墨烯片层会发生形变和扭曲,但仍可维持其结构完整;MoS2分子的层状结构,在受力时可以层间滑移和变形,随着速度和载荷的增加,层间滑移越为明显,较高的速度和较大的载荷会造成MoS2结构的变形和原子的滑移脱落,导致片层结构的破坏,润滑效果减弱;RGO/MoS2在润滑过程中,相比于单独的MoS2和单独石墨烯,石墨烯的结构更加稳定,在较高的速度和较大的载荷下未出现明显的扭曲和变形,MoS2原子的滑移脱落也减小,石墨烯作为载体对MoS2可提供稳定支撑和分散的作用,限制MoS2原子的滑移和脱落,具有更好的协同润滑效果。另外,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不同载荷和不同速度下的摩擦系数曲线的趋势与实际摩擦实验所得到的趋势也是一致的。
综上,通过调控工艺参数可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RGO/MoS2,纳米花球状MoS2可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片层上,微观结构不同其摩擦系数也不同。均匀分散的RGO/MoS2复合添加剂在重载及高温工况下有较优的减摩抗磨效果,摩擦性能均优于单独的Mo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