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镁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位错
冲击
分子动力学
摘要:
单晶镁(Mg)是一种轻质金属,由于其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异的减震性能、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能,以及在地壳中储量丰富等优点,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轻量化、节能减排、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其密排六方结构室温下塑性差,加工易裂,高温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石墨烯(Gr)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强度高的二维材料,常常被作为一种增强体使用。石墨烯与金属镁复合后,不仅可以增强镁的表面性能,还能对石墨烯片施加约束,从而产生了新的协同效应,这大大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本研究构建了石墨烯/镁(Gr/Mg)复合材料的分子动力学(MD)模型,并对Gr/Mg复合材料在受到拉压、剪切和冲击载荷时的机械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探讨了单晶Mg和Gr/Mg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机制。Gr/Mg复合材料的断裂应力与断裂应变在Gr为锯齿型方向拉伸所得到的值明显高于扶手椅型。单晶Mg和Gr/Mg复合材料在拉伸作用下展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特征。复合材料由于Gr的加入,基体中孪晶现象减少,由HCP相向其他相晶体转变速度减慢,石墨烯的存在可以阻碍镁基体的破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加入Gr使得复合材料中的位错到达Gr表面并无法贯穿,阻碍了位错的发展。除此之外,适当增加石墨烯的层数,可以提升复合材料的拉伸极限强度和断裂应变。
(2)探究了单晶Mg和Gr/Mg复合材料的压缩变形机理。Mg和Gr/Mg复合材料在压缩过程中同样展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引入石墨烯使得原本在镁基体中难以启动的滑移系因晶粒的细化而被激活,有助于释放内部应力。同时导致了孪晶激活应力增加,抑制了孪生变形;位错、孪生等缺陷在石墨烯界面附近形核增殖,并逐渐向材料边缘延伸,界面有效地阻碍了位错传播。阻碍镁基体的进一步破坏,复合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平均流动应力显著提升。多层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层数越多,复合材料压缩屈服应力、屈服应变及塑性变形阶段的平均流动应力越大。
(3)研究了Mg和Gr/Mg复合材料的剪切力学性能。Gr/Mg复合材料在剪切过程中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Gr的加入显著增强了Gr/Mg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温度可以显著影响Gr/M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上升,动能增加,分子的运动也随之变得更加剧烈,使得材料出现软化现象,从而使其力学性质受到影响。在选定的应变率区间(0.001~0.01 ps-1)内,随着应变率上升,单晶Mg和Gr/Mg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剪切强度方面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表明应变率对金属镁及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影响不显著。
(4)探讨了单晶Mg和Gr/Mg复合材料在弹头冲击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冲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压入阶段、侵彻阶段和冲出阶段。Gr/Mg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比单晶Mg提升了38.00%。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弹头最大冲击载荷的值不断升高,而动能损耗率不断降低。石墨烯层位于Mg基体上方时,弹头速度降低更早,当石墨烯位于Mg基体中部时,可以更加有效的阻止弹头的冲击。单层Gr/Mg模型相对于纯Mg来说所能承受的冲击荷载增加了27.52%,双层Gr/Mg模型增加了69.88%。石墨烯层数越多,靶板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越强,能量损耗率越高。研究发现,Gr的加入显著增强了Gr/Mg复合材料对冲击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