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卷
阳离子-π相互作用
磁性
磁损耗
吸波性能
摘要:
随着电磁波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电磁波防护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吸波材料在有效吸收带宽和微波衰减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而,本论文通过对石墨烯的结构设计、制备和磁性调控一体化研究,获得了兼具宽带吸收和强损耗的石墨烯纳米卷基吸波材料,为电磁波防护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采用液相自组装法,以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s)和金属阳离子为原料制备GO纳米卷,采用SEM、TEM、UV-Vis、FTIR和DLS等技术对GO纳米卷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原料配比、GO氧化程度、金属阳离子种类和p H对GO卷曲的影响规律,探讨GO卷曲机制。研究发现,当GO含氧量为53.1%,GO、Li+和CNTs质量比为3:6:1时,所得GO纳米卷具有规整的阵列结构。Li+、Na+、K+、Ca2+、Zn2+、Mn2+、Cu2+、Ni2+、Co2+和Fe3+等多种金属阳离子均可驱动GO发生卷曲形成纳米卷。机制分析表明,金属阳离子的正电荷与GO和CNTs的π电子之间形成了阳离子-π相互作用,驱动GO围绕CNTs表面发生连续卷曲,形成GO纳米卷。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GO表面含氧官能团质子化或发生脱羧反应,降低表面电荷并削弱静电排斥作用,进而促进GO的卷曲。
采用液相自组装和热还原法,以GO、CNTs和Na+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孔缺陷石墨烯纳米卷吸波材料,通过TEM、XPS、EPR和PPMS等手段研究热还原温度对孔缺陷石墨烯纳米卷微观形貌、结构、磁性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孔缺陷石墨烯纳米卷的吸波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卷具有规整的阵列结构,且含有丰富、均匀的孔缺陷,孔缺陷边缘原子不饱和而产生磁矩,磁矩间的耦合作用进一步提升磁性。当热还原温度为550℃时,孔缺陷石墨烯纳米卷具有最高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0.93 emu g–1。当厚度为3.01 mm时,孔缺陷石墨烯纳米卷吸波材料的有效吸收频段为11.0~18.0GHz,对应的带宽为7.0 GHz,最小反射损耗为-62.10 d B。这是由于在碱性条件下GO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刻蚀纳米卷使其形成孔缺陷,由孔缺陷引入的磁矩致使纳米卷产生磁性,提升了石墨烯纳米卷的磁损耗能力,进而增强了吸波性能。
以GO、CNTs和Fe3+为原料,通过液相自组装结合热还原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FeOx@石墨烯纳米卷复合材料,研究热还原温度对FeOx@石墨烯纳米卷复合材料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磁性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FeOx@石墨烯纳米卷复合材料的吸波机制。结果表明,三维FeOx@石墨烯纳米卷复合材料包含零维FeOx纳米颗粒和一维纳米卷,形成多级结构。FeOx纳米颗粒的组分随热还原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当热还原温度为650℃时,FeOx呈现出Fe、Fe2O3和Fe3O4三组分。当厚度为2.99 mm时,650℃下制备的FeOx@石墨烯纳米卷复合材料有效吸收频段为10.4~18.0 GHz,对应的带宽为7.6 GHz,最小反射损耗为-88.70 d B。FeOx@石墨烯纳米卷复合材料的多级结构促进了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FeOx纳米颗粒的磁性增强了石墨烯纳米卷的磁损耗能力;FeOx纳米颗粒中Fe、Fe2O3和Fe3O4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界面结构,提升了界面极化损耗,协同优化了阻抗匹配程度,进而增强了吸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