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太赫兹
石墨烯
传感器
超材料
Fano共振
摘要:
太赫兹波(Terahertz,THz)因其高穿透、低能量和非电离等特性,在传感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很多天然材料不能与太赫兹波发生相互作用,这给太赫兹传感技术的发展增加了阻力。随着超材料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这种情况,研究者们将太赫兹波与超材料结合,利用超材料对太赫兹波的局域电场增强效应和对外界介电性质变化的敏感性,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也为太赫兹传感器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传统的金属超材料传感器存在着成本高、金属损耗大以及不能主动调谐的缺陷,极大的限制了其适用范围。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轻薄、高导电性、高电子迁移率和可主动调谐性的二维材料,在太赫兹波段表现出独特的电磁响应特性。本文以石墨烯为设计载体,提出并设计了两种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实现对太赫兹波的主动调控。通过采用双频带或多频带的设计方法,使得传感器的共振峰能够与样本的特征频率进行多点匹配,从而提高传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另外,设计具有更高阶谐振模式的传感结构,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更多样化的传感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
(1)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可调谐双频太赫兹传感器。该传感器由金属底层、中间介质层和顶部四条单层石墨烯带组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传感器在2.58THz和6.07 THz处分别表现出两个显著的吸收峰,吸收率分别接近100%和98%,相对应的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Q)分别为11.8和29.6。通过调整外部电压,可以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从而实现对双频吸收峰的动态调谐。通过分析电场和电流分布情况,对双频吸收峰的谐振机理进行探究。为验证该器件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并分析了不同种类分析物样本的太赫兹响应,通过研究吸收峰的频移程度,实现对样本的精准检测。当分析物达到一定厚度时,可以忽略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确保了传感的稳定性。传感器双频吸收峰的灵敏度分别为714 GHz/RIU和1.627 THz/RIU(Refractive Index Unit,RIU)。所提出的传感器在太赫兹材料表征、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Fano共振的太赫兹传感器。该传感器表面由多个不同尺寸的石墨烯带组成,通过石墨烯带之间的干涉作用产生了典型的非对称性Fano共振峰。利用Fano共振在结构表面产生的近场耦合,增强分析物与太赫兹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损耗,提高传感性能。通过分析电场和电流分布对传感器在该点处的谐振机理进行解释说明,并探究了Fano共振的产生机制。另外,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实现对传感器共振频率的主动调谐。所设计的折射率传感器在折射率为1到1.6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其最大灵敏度、Q值和FOM值(Figure of Merit,FOM)分别为1760 GHz/RIU、31.02和8.1 RIU-1。所设计的太赫兹传感器不仅结构简单,并且具有出色的传感性能,在生物医学和样本检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