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双负极材料
硒酸铁
氧化石墨烯
摘要:
在探索绿色能源的广阔天地中,人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急需从石油、煤炭和天然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中解脱出来。这些传统能源的燃烧不仅释放了碳的枷锁,也引发了环境恶化的蝴蝶效应,催生出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紧迫挑战。因此,为了可持续性的追求,我们必须拥抱太阳能、风能等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这无疑需要对储能设备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可充电电池,这种能够将电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起来,再在使用时转化为电能,已成为能量转换的重要媒介。在众多可充电电池的璀璨星座中,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LIBs和SIBs)犹如两颗最耀眼的星,以其卓越的潜力俘获了科学家的心。而我们的研究——构建一种新型的铁硒化物-石墨烯复合电极,并深入剖析其锂/钠存储特性——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需求。铁硒化物,凭借其令人瞩目的高理论容量和倍率性能,成为了作为双负极材料的黄金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铁硒化物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展开以下内容的研究:
(1)以高活性氧化石墨烯粉末和二茂铁作为原料,通过微波处理,一步硒化的方法制备LIBs/SIBs双负极材料--Fe2(Se2O5)3/r GO复合材料,通过探究不同硒化温度和二茂铁的加入量,最终在硒化温度为450℃二茂铁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比例1:1的条件下得到具有最优电化学性能的Fe2(Se2O5)3/r GO复合材料。经过500次循环后具有834.9 m Ah/g的高储锂容量(0.5 A/g),在10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具有230.1 m Ah/g的可逆储锂容量,显示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同时该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也具有良好的表现,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88次循环后具有443.7 m Ah/g的高储钠容量,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16.7 m Ah/g的可逆储钠容量。
(2)将氧化石墨烯溶液涂布干燥成膜,以二茂铁作为原料通过高温气相热解沉积和硒化处理,制备得到Fe2(Se2O5)3/r GO复合材料柔性自支撑负极(f-Fe2(Se2O5)3/r GO)。分别探究了硒化温度和二茂铁加入量对其的影响,确定硒化温度550℃,氧化石墨烯薄膜与二茂铁比例1:3为最优制备条件,合成得到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LIBs/SIBs双负极材料-f-Fe2(Se2O5)3/r GO。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具有371.9 m Ah/g的可逆储锂容量,在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具有87.5 m Ah/g的可逆储锂容量,显示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同时在钠离子电池中,循环500圈后拥有209.8m Ah/g的高可逆比容量(0.5 A/g),容量保持率为97.8%。并且在5.0 A/g时显示了较高的容量130.5 mAh/g,有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