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有机无机复合膜
离子传导率
碱稳定性
摘要: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装置已备受关注。相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的氧还原效率更高,因此能使用非贵金属作为催化剂,极大地降低了电池成本。作为AEMFC的核心部件,阴离子交换膜(AEM)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燃料电池的性能,因此如何使其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至关重要。目前,针对AEM面临的离子传导率低、尺寸稳定性及碱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可以通过对聚合物骨架和阳离子基团的筛选以及分子结构的设计与调控来改善。基于此,本文通过设计侧链型及有机-无机复合型分子结构,构筑离子传输通道及位阻作用,以提升膜的综合性能;选择成本低且易成膜改性的含醚键主链以及耐碱性优异的无醚键主链,使AEM在机械强度、理化稳定性等方面得到提升;引入具有空间位阻或耐碱性较好的阳离子基团,以增强膜整体碱稳定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基于侧链型分子结构在离子传导率及尺寸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含双传导位点的侧链型AEMs(PPO-DASPx)。侧链接枝策略以及双阳离子基团的引入,使膜内亲水域得到有效聚集,离子传导率相应得到提升,具有最高接枝率的PPO-DASP13在80 ℃时离子传导率达到89.97 mS/cm。得益于侧链的空间位阻效应以及吡啶鎓阳离子良好的耐碱性,所有膜样品均展现出良好耐碱性,在80℃下1 M KOH中浸泡800小时后均保有65%~70%的离子电导率。基于PPO-DASP13的单电池测试中表现出347.7 mW/cm2的峰值功率密度。
(2)引入无机材料交联剂羧基化氧化石墨烯(CFGO)与含氨基的功能化聚苯醚(PPO)基体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吡啶功能化交联型有机-无机复合膜(AP-PPO-CFGOx)。得益于CFGO表面大量亲水基团以及二维层状结构,复合膜的离子传导率得到有效提升,AP-PPO-CFGO2在80℃时具有最高的离子传导率,达到102.41 mS/cm。与原始膜相比,交联型分子结构的设计以及有机-无机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复合膜展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选择耐碱性良好的吡啶阳离子以及交联结构的形成是提高膜稳定性的有效策略,CFGO的二维层状结构也可以有效保护阳离子,减少其被OH-攻击的可能性,在80 ℃下2 M KOH中浸泡800小时后,AP-PPO-CFGO2与AP-PPO-CFGO3仍保有70%左右的离子传导率。基于AP-PPO-CFGO2的单电池其峰值功率密度达到277.5 mW/cm2。
(3)为了进一步优化膜的综合性能,通过共混将季铵化氧化石墨烯(QGO)掺入含N-螺环季铵阳离子(DSU)的聚合物基体制备季铵功能化有机-无机复合膜(PPO-DSU/QGOx)。得益于QGO自身的离子传输能力以及二维层状结构,复合膜离子传导率均高于原始膜,PPO-DSU/QGO3在80 ℃时达到121.67 mS/cm。所有膜样品的溶胀即使在高温下仍小于20%,展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DSU阳离子其受约束环构象能有效提高降解反应的过渡态能量,在耐碱测试(80 ℃,2 M NaOH)800小时后,原始膜仍保有75%左右的离子传导率,复合膜的电导率保留率也达到70%。将PPO-DSU/QGO3组装成单电池获得320.5 mW/cm2的峰值功率密度。
(4)基于上一工作中QGO在提升离子传导率方面以及DSU在碱稳定性方面的优势,选择无醚键主链聚三联苯哌啶骨架进一步提高碱稳定性,延长AEM的使用寿命。制得的多阳离子型有机-无机复合膜(QPTPip-PTDSU/QGOx)具有明显的微观相分离形态,QPTPip-PTDSU/QGO0.8的离子传导率在80 ℃下达到144.41m S/cm,展现了优异的离子传导能力。得益于聚合物骨架的高芳香性以及有机-无机组分的相互作用,膜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及尺寸稳定性。在80℃下2 M NaOH中浸泡800小时后,原始膜仍保有90%左右的离子传导率,复合膜的电导率保留率也达到85%。基于QPTPip-PTDSU/QGO0.8的单电池测试中表现出402.5 mW/cm2的峰值功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