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可重构纳米天线
波束调控
吸收调控
超表面
石墨烯
摘要: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光学天线设计理念的深入探索,可重构纳米天线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正在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可重构手段作为一种关键性的技术支持,使得天线的性能可以在不同工作需求下实现灵活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在近红外和太赫兹波段,可重构光学天线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波束控制、频谱响应以及能量利用效率,为实现高速、高效的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结合可重构纳米天线多种实现方式,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不同需求出发,设计了三种具备动态可重构能力的新型可重构纳米光学天线,三个工作分别如下:
一、为了实现发射天线在近红外1550nm波段的辐射方向动态控制的能力,本文利用八木纳米天线结合单层石墨烯设计了一种具备波束动态可重构能力的天线。结合数值计算与仿真模拟,验证了石墨烯在方形硅介质天线上的良好调控能力,通过对其电化学势能从0 eV到0.8 eV的改变,实现了对天线波束方向180°调节,以及在几种天线工作模式下均超过90%的辐射效率。优化了石墨烯在天线上的表面分布,在将其覆盖面积减少3倍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天线方向系数以及波瓣宽度的提升。最后本文在介质天线中加入金属蝶形天线,通过选择合适的蝶形天线参数,大大增强了光源与天线整体的耦合强度,从而将方向系数从6.3 dBi提升至7 dBi。该方向可重构天线在近红外波段具备良好的动态波束调控能力,并且制备工艺简单。
二、为实现接收天线在近红外1550nm波段对入射光的动态选择性吸收,本文基于超表面结构,结合临界耦合薄膜增强吸收理论设计了一种在近红外具备吸收可重构能力的反射阵列式天线。通过选择合适的Ag-SiO2混合前透镜结构参数,实现了对薄膜材料石墨烯在近红外的吸收性质的极大增强,将超表面结构从原本的2.3%吸收率提升到了接近100%完美吸收。通过增加狭缝结构的对称性,对入射光场极高局域化耦合,将其束缚在狭缝结构与薄膜层相接处,实现了在近红外1550nm以及1910nm的双完美吸收,同时吸收峰的半波宽度不超过57 nm,属于窄带吸收,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该天线可以通过电化学势能动态的调控双吸收峰,实现了对吸收效率最大接近94%的调制深度,说明了该天线在近红外波段具备非常好的抗干扰,以及高灵敏探测性能。
三、为了拓展可重构天线工作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其工作场景拓展到了太赫兹波段,并且加入了温控相变材料VO2作为可重构天线的调控机制,大大提高了天线的调控自由度,最终设计了一种在太赫兹波段具备宽带混合可重构特性的超表面天线。该超表面天线的单元结构由多种金属介电混合材料堆叠嵌合组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切换VO2的状态,太赫兹超表面天线可以在三波段吸收和超宽带吸收之间可逆转换,当VO2处于金属态时,实现了带宽为1.56THz的超宽带吸收,对应于3.21~4.77 THz的频率范围;当VO2处于介电态时,得到了太赫兹波段的三带吸收,三个吸收带的中心频率和吸光度分别为1.29THz 和 94.2%、3.94THz 和 99.9%、6.56THz 和 95.3%。并且VO2处于任意状态下时,都可再利用石墨烯的电化学势能对天线吸收峰进行调制,这种具有宽带吸收以及混合可调控能力的太赫兹光学天线,丰富了太赫兹波段的光学调控方法,对于拓展光学纳米天线的应用前景有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