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病共病
影响因素
鸢尾素(Irisin)
摘要:
研究背景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水平快速提高,卫生系统逐渐完善的产物,在这些现象的努力下,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提高,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的人群,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群比例在逐年升高。同时这些现象还使得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慢性传染性疾病成为了主要疾病类型,而非以往的传染性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根据2016年发布的《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的健康状况调查病例中77.2%的病例为慢性病,放眼全球,在2012年约5600万的总死亡人数中,约68%比例的人口死于慢性病,由此可见,慢性病己成为全球的主要死因。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慢性病是一类病因复杂,迁延不愈的疾病,所以就会出现“疾病堆积”现象,而这一现象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加慢性病防治与管理的难度。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给出了慢性病共病的定义,即“一个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则为共病(Multimorbidity)。各种关于慢性病共病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的研究的研究对象多为发达国家人群。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大不一样,所以针对于发展中国家人群慢性病共病的研究就迫在眉睫。慢性病的防控多从控制危险因素着手,那么对于慢性病共病来说,同样找出人群易于共患慢性病的因素才能更有效的从根源上控制。因为慢性病共病是多种慢性病共存,此时生物化学指标就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从生活行为方式、童年逆境和负性事件的角度对慢性病共病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多新的思路。身体活动缺乏是全球公认的慢性病危险因素之一,身体活动对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都有显著效益,但这种效益在机体内通过何种生物机制产生,就是研究人员一直争论不下的了。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上发现了一种新的肌肉因子,鸢尾素(Irisin)。这是经过锻炼的肌肉,分泌的一种可以使白色脂肪转变为棕色脂肪,调节血糖、血脂的多肽片段。但是人体是否存在这种肌肉因子,在人体中它是否又会起到相同的作用,就是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了。因此,基于上述理由,我们选取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中国老年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研究,并利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老年研究队列,研究了老年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及肥胖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从流行病学和生物分子层面对我国的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防控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思路。研究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流行病学状况,探究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共患模式,分析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我国老年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Irisin水平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及肥胖中的作用,最终以期为中国的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实行提供线索和证据。研究方法1.选取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获取其基本信息与慢性病情况,共纳入研究对象9710人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中国老年人的慢性病及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进行描述,并比较其在城乡、性别间的差异;先采用Web图观察慢性病之间的潜在关联,再使用关联规则中的Aporiori算法探讨慢性病共病的共患模式,当所得关联规则的支持度(Support,S)、置信度(Confidence,C)和提升度(Lift,L)大于设置的最小支持度3%,最小置信度50%,提升度>1时为有效关联规则;采用年龄调整的Charlson共病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评测慢性病共病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最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慢性病和筛选出来的慢性病共病共患模式的患病率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使用Moran's I系数来反映各其在整个空间范围或局部空间区域的空间聚集程度,从而得到慢性病和慢性病共病的空间分布特征。2.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的“健康与功能状况”和“生化指标”章节获取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童年健康、睡眠时间、社交活动、体力活动、身高、体重、膝高情况,以及人口学特征中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情况。共纳入研究对象7423人,其中体力活动这一变量的研究对象为4489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各指标变量在慢性病共病老人和非慢性病共病老人的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方法比较各指标变量在慢性病共病老人和非慢性病共病老人之间是否有差异;最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对于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3.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老年研究队列中,使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及肥胖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队列中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利用队列成立时获取的生物样本,检测其血清Irisin水平。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各生化指标是否有差异,秩和检验比较组间血清Irisin水平是否有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