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中地区
硝基酚类化合物
组成特征
来源解析
摘要:
硝基酚类化合物(NACs)可通过吸收可见光改变辐射平衡,并具有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近年来关中地区冬季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频发,大气中NACs污染特征与主要来源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7日在关中城市群(西安、宝鸡、渭南)开展4小时分段高分辨PM2.5样品采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10种NACs浓度水平。此外,结合无机水溶性离子、气体前体物浓度及气象参数等数据,阐明冬季重污染期中NACs的来源贡献及成因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采样期间西安、宝鸡、渭南NACs平均浓度分别为87.1±71.8ng/m3、282.7±162.4ng/m3、146.1±120.3ng/m3。在三个城市的PM2.5样品中,4-硝基儿茶酚、4-甲基-5-硝基儿茶酚与4-硝基苯酚占NACs浓度的71.3%~75.7%,其中4-硝基儿茶酚对NACs浓度贡献最大,分别占33.6%(西安)、37.4%(宝鸡)、33.4%(渭南),其次为4-甲基-5-硝基儿茶酚。西安-宝鸡、西安-渭南,宝鸡-渭南之间的分歧系数分别为0.5、0.27、0.28,表明三个城市之间NACs存在显著差异。
对西安、宝鸡、渭南三市超过我国二级标准浓度(75μg/m3)的PM2.5小时浓度按照25μg/m3浓度梯度划分为污染Ⅰ(75μg/m3≤PM2.5<100μg/m3)、污染Ⅱ(100μg/m3≤PM2.5<125μg/m3)、污染Ⅲ(125μg/m3≤PM2.5)。不同污染程度下,西安、渭南和宝鸡三个城市中的NACs物质浓度均随PM2.5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以4-硝基儿茶酚、4-甲基-5-硝基儿茶酚为主要组成。不同污染等级下,NACs的浓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日变化趋势。西安市、宝鸡市NACs浓度最高值主要出现在夜间0:00-4:00、20:00-0:00时段;渭南市NACs高峰值出现时间则因污染等级不同而各不相同,分别出现在0:00-4:00、8:00-12:00和20:00-0:00时段,该差异主要受环境因素和NACs来源影响。
使用特征比值法对对采样期间关中地区NAC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冬季煤炭燃烧和生物质燃烧为关中地区PM2.5中NACs的重要来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的结果显示污染Ⅰ发生时,生物质燃烧源(40.7%)和交通排放源(26.1%)为主要贡献源,二次氧化反应和燃煤源分别贡献16.8%和16.3%。污染Ⅱ发生时的主要来源同样为生物质燃烧源(43%),其次为交通排放源(22.5%)和燃煤源(21.3%),二次氧化反应贡献为13.2%。污染Ⅲ发生时,生物质燃烧源(40.4%)为主要的来源,燃煤源(20.8%)、二次无机盐反应贡献(20%)以及二次氧化反应(18.8%)贡献占比相差不大。
本研究分析对比了关中地区(西安、宝鸡、渭南)冬季不同污染情形下PM2.5NACs的浓度水平及来源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应对空气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