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
粮食主产区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粮食安全”,要求坚决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最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也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资源短缺、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也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蒸蒸日上,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1219亿元,依旧位于世界上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第一。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就具有防灾减损的功能,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其对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民遭受的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影响粮食安全的作用路径、机制影响及异质性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阐释农业保险与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论,分析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路径;其次,定性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分类,构建由粮食供给安全、粮食获取安全、粮食生产稳定性安全、粮食生产持续性安全4个维度18个指标组成的广义的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通过定量分析,采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的广义的粮食安全综合水平,分析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水平;最后,合理选择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通过多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以便使农业保险朝着正确方向发挥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其中,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接受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和经济发展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保护水土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第二,充分发挥各功能区优势,保障粮食安全;第三,创新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第四,加强教育水平,提高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