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应急物资
混合储备决策
期权契约
社会捐赠
摘要: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日益严峻。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充足的应急物资供应至关重要。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仍然主要依赖于政府单独的实物储备,即大量的应急物资被储存在政府自建的仓库中。然而由于应急物资在需求时间、需求地点、需求种类和需求数量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客观因素,政府常常面临因突发事件未发生而导致较高的沉没成本或因突发事件发生但储备物资不足而导致的高额灾后紧急采购成本的两难困境。而通过结合政府实物储备、协议企业实物储备和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三种储备模式并引入期权契约后,政府可以根据应急物资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是否执行期权契约,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期望成本,还达到了加大应急物资储备规模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求量大、生产周期短、保质期长且普遍适用,若储备不足将给救援行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灾害未发生导致储备物资过期会造成浪费的单一品种物资,研究在期权契约机制下政府实物储备、协议企业实物储备和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构成混合储备,如何选择最优的储备模式并分配各个储备模式的最优储备量,使得一个储备周期内政府期望成本最小化的决策问题,得到求解最优决策的KKT条件和所有情况对应的最优储备策略及其相应阈值条件,研究发现随着单位应急物资现货市场采购成本的增加,政府期望成本对区域内最大应急物资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逐渐增大。
最后,为了增强模型的实用性和阐释力,并使其更贴近现实情境,本文在人道救援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将物资捐赠和资金捐赠纳入考量,视其为应急物资供应的关键渠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期权契约机制下考虑社会捐赠的应急物资混合储备决策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之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物资筹措环节,鼓励个人、企业或慈善组织等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应急救援,特别是在面对不同强度的突发事件时,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社会捐赠引导策略。当突发事件强度较低时,物资捐赠更为适用;而在突发事件强度较高时,资金捐赠更具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