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粮食安全保障
耕地保护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外部风险
行政管理过程
强制性行政
管制策略
长效机制
摘要:
夯实耕地根基,保障粮食安全在自然资源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我国已经形成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策略及粮食省长责任制为代表的相关举措。在公共治理视角下,需要采取差异化手段来协同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过程中的政府、市场及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耕地利用的多维效益及粮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公共治理手段在解决该问题过程中的复杂性。首先,将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与粮食安全保障结合,必然会引发以传统政绩观为导向的强制性行政干预与农户生计诉求的冲突,以及扭曲的横向竞争导致虚假的指标竞争等问题;其次,虽然耕地的数量管控在占补平衡等严格的保护制度作用下成效显著,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多元共治与多主体协同仍是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问题;再者,耕地利用与管理具有系统性,在外部风险冲击下如何加强耕地系统韧性治理来加强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最后,在新形势下,为有效回应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大食物观背景下的多元膳食需求,亟待完善耕地的管制策略、保护模式、治理政策、长效机制。因此,本圆桌论坛对粮食安全的属地化管理、深度城镇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治理转型、耕地利用系统韧性提升治理策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耕地保护治理体系重构及大食物观下的耕地保护等关键议题作出探索与思考,以期为公共治理视角下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新思考、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