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滩涂养殖复垦区
土壤盐分
滩涂利用
耐盐小麦
粮食安全
摘要: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和种植方式对沿海滩涂水产养殖复垦地区小麦种植的影响,明确滩涂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盐分、pH和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南通的野外基地试验田(32°16′16″N、121°25′8″E)开展试验,设置2个种植年限即小麦第1年种植(1Y)和第2年种植(2Y),2个种植方式即25 cm等行距条播常规种植方式(N)和30 cm+15 cm宽窄行种植方式(T),研究结果表明:(1)滩涂养殖复垦区小麦种植过程中1Y-T、1Y-N、2Y-T和2Y-N处理下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均表现为12月—翌年2月盐分变化比较平稳,3月下旬出现盐分达到最低值,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出现返盐现象;同时,整体上小麦生长过程中在T处理下0~40 cm的土层盐分均高于N处理,1Y处理下0~40 cm土层盐分均高于2Y处理;(2)小麦种植过程中各处理下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pH均具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同时,整体上种植小麦过程中0~20 cm的土层pH均低于20~40 cm,0~20 cm的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3)整体上2Y相比1Y处理下小麦产量提高了2.68%,T处理相比N处理下小麦小区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降低了6.71%和8.03%(P<0.05);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小麦2Y处理相比1Y处理的穗数增加了5.28%(P<0.05),小麦T处理相比N处理下小麦穗数降低了9.66%(P<0.05);然而,无论是不同种植年限还是种植方式处理下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滩涂养殖复垦区小麦产量会随土壤盐分的降低而提高,可以在小麦种植期间进行生物秸秆覆盖等措施来控制土壤盐分变化。研究旨在为滩涂养殖复垦地区,发展稻茬麦种植合理控制土壤盐分及小麦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