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话剧
改编理论
创作与接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新世纪
摘要:
文学改编话剧是中国话剧迈入新世纪后的一大主题,尤其是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话剧,不仅在演出市场长期占据显要位置,而且在艺术探索上体现出高度代表性。然而,相较于改编剧演出与批评的火热局面,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在当下仍略显冷清,二十年来一些剧场实践的经验与特色、成就与不足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话剧改编的理论建构和系统性研究仍不够健全、细致和完善。因此,本文以2000—2022年国内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话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与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对话剧改编的历史传统、艺术理论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同时,紧密围绕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改编剧的发展状况,结合大量改编案例以考察当代话剧改编的创新与不足,从实践中探究并归纳改编创作与接受的主要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尝试建立当代话剧改编创作—接受的完整论说体系。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现状与价值,说明研究范畴的选择及其依据,为正文提供理论筹备与方法论指导。第一章明确指出改编剧的定义与基本特征,据此以宏观的学术视角概览中西改编剧的历史源流和当代形态,并陈述了现行的话剧改编理论,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从话剧改编的总体思路出发,提出复原性归纳、叛逆性创造与商业性改编三种当代话剧改编的类型,以重点作品为主体,分门别类、由点及面地考察新世纪以来的话剧改编实践。第三章从实践探究走向理论升华,结合案例提出话剧改编的核心策略:结构整合、主题变奏、空间创造与意象转化,以灵活多样的视角、方法和论说模式对话剧改编创作理论进行创造性阐释,凸显研究的理论特色和创新意识。第四章则在改编创作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改编接受理论,对改编剧的期待视野、接受情况进行了论述与评价,并且提出了改编剧接受—再接受的复合结构的接受模式,最终由改编创作与接受的种种特征、现象及影响引申出对中国话剧创作现状的反思和展望,为中国话剧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