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读者反应教学法
教学建议
摘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然而,传统文学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难以选择、实施的困顿,当下“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关系间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位置偏颇”“教师垄断文本理解”“学生对文本阐释不足”的问题,从而难以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不利于文化间的进一步交流。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理论,读者反应教学法肯定读者切身感受的重要性,注重激发读者的能动性和自我意识,促进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文义,有利于凸显学生作为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文本阐释方式,创新文学课教学模式。
本研究拟将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四年级留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尝试将读者反应教学法运用于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本研究将对留学生现当代文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测评等进行综合设计,带领学生完成“理解、移情、类比、阐释、评价、认知”这六项读者反应层级目标,最终提高学生相应的语言与文化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为留学生现当代文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之处,增添新的教学活力。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指出本研究得以展开的选题背景与现实意义,提出将读者反应教学法运用于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设想,并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为研究的开展建立理论架构。
第二章对研究设想展开了可行性分析,分别从大纲要求以及学生需求两方面展开调查,探究读者反应教学理论与两者的契合度,并从中总结出指导性意见,服务于后续的教学准备与教学实践。
第三章为读者反应教学理论应用于文学课堂的总体教学设计。结合大纲要求及读者反应理论,本章提出了具体的文化能力目标以及六个执行式层级目标。基于教学对象情况及读者反应教学理论,本章总结了教学实践的板块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第四章为读者反应教学理论应用于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以底层人物与社会现实板块——《孔乙己》为例进行说明,结合角色扮演法、对话法、文化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反应,完成层级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涵与主旨,提高透过作品联系生活的感受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提升。此外,本章通过期中测试和学生个人访谈两方面检验该教学实践的实施效果。
第五章为读者反应教学理论应用于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堂的反思及建议。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测试结果,提出读者反应教学应用于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堂的教学建议。
第六章为结语,总结了全文的内容,期待后续学者继续深化对读者反应教学模式应用于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