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摘要:
自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出台之后,关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方面的争论就不绝于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新的教材和学生之间能否相互适应。在建国后的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其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是学生们“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的重要途径。恰逢本文撰写之际,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已于2019年秋季学期在北京市、海南省等6省区进行试用。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各自五册,共十册必修教材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并结合新课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正在进行试用的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作为参照,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特点以及与新课标之间的关系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主要研究2017版新课标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并辅以部编版必修上册所选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篇目进行对照。通过对其在“学生语言能力”上的积累与运用价值和情境价值,在“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归纳出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情境与历史文化情境价值”等特点。第二章主要研究现行人教版必修和苏教版必修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特点。从被选篇目的数量及被选篇目的创作年代、作者的性别等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散文”占比大,“现代”篇目多,男性作家的作品偏多;在编排方式上,“诗歌”得到优先编排。这样的选编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第三章主要研究“新课标”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新目标”。“新课标”在“编排的整合理念”与“选文的时代均衡性”方面对中国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将“新课标”与“新教材”结合起来,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上应注意丰富选文类型,协调文体比例,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