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改革话语
路遥
莫言
摘要:
路遥与莫言作为中国新时期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们借助文学叙事的改革话语为读者深刻地呈现了改革中的社会图景与人文面貌。本文试以《平凡的世界》与《生死疲劳》为例,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两个作家改革话语的异同之处,并阐述它们各自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第一部分:双峰对峙的改革话语——庙堂话语与民间话语。此部分旨在呈现路遥与莫言文学叙事中改革话语的时代特征。他们的改革话语兼具着双重特征:庄重严肃的“庙堂”话语与口语化、戏谑化民间话语。此外,他们立足于改革社会的转型期,在履行“历史书记官”书写时代大历史职能的同时,继续挖掘普通民众真实的情感内涵。第二部分:改革话语中的两种叙述身份——参与者与旁观者。此部分主要分析了作为改革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路遥与莫言,对身处改革中的农民身份问题的反思。他们以知识分子“启蒙者”的身份介入到叙事文本的内部,对历史语境下的“强者”——社会精英群体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并替那些在社会竞争中没有或者失去话语权的“弱者”传达来自文学的关注和声音。第三部分:改革话语的全景叙述与多面描写——苦难与抗争。此部分主要分析了路遥笔下的“陕北高原”与莫言笔下的“齐鲁大地”其文化心理中抗争意志、宿命意识的历史渊源与表现形式。他们在宏大叙事的依托下,去把握历史转变中的时代脉搏,去展现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进而折射出改革时代民族生存与生活的全景形态。第四部分:改革中的农村批判。此部分意在对处于改革浪潮中的农村与农民进行价值描述与历史记录。城乡视阈下的农村社会暴露出了有碍于自身发展,有悖于改革精神的缺陷问题,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坚守并发扬着农民的良善本色,他们带着坚韧的生存品格、与人为善的精神品质参与到了这场波谲云诡的变局之中。两者共同呈现出了农村“新与旧”、“善与丑”并存的改革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