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文学
跨文体
词典体小说
韩少功
摘要:
中国词典体小说肇始于1996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作为一种文体,其先锋探索具有独特性。以中国词典体小说的7部典型性文本为窗口,有助于对这一文体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考察,并对其文体跨越进行回顾与反思。
中国词典体小说在形式探索上具有先锋性。词典依据形、音、义排列词条,词典体小说则在此基础上实现着突破,形成了中国词典体小说反常规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以形为外”“以音为尺”“以义为标”三种方式。“以形为外”指以笔画、部首、笔形为词条外在排序标准。“以音为尺”指以词条首字声母为排序标准。“以义为标”指按照词条意义或词目学科归属为排序标准。无论在宏观组成还是在词目解释上,词典体小说对词典均有所借鉴,但也有所舍弃,如存在着对词典必有部分的悬置、创新、省略和增添现象。中国词典体小说的词条联结极具特色,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路径指引、词条延伸和内容上的人物联结、词义联结和主题联结五种方式。
中国词典体小说在内容表现上具有碎片化特质。这一特征是对碎片化时代的回应。在叙事特征上,其呈现出复合性的特点,叙事单元多样,情节联结弱化,语言表达自由。在与现实的关系上,它们关注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工业浪潮的冲击性以及个人抽象理论的思想性。在对现代性的表达上,它们存在着元小说叙事手法、公开叙述者声音和对读者直接参与的邀约。
中国词典体小说在文体跨越上具有代表性。它实现着中国古代文史哲融合,散文传统、笔记体小说的创造性回归,也映射出语言学转向思想、西方文学作品引入、世界文学群体在中国的影响。它给当代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美学意义,即知识性与叙事性的融合、时间性与空间性的融合和独立性与互动性的融合,但它同样面临文体混沌和文学接受困难的窘境。
文体划分永远是进行时。小说文体的包容性,使其能够接纳词典、书信、日记等多种文体。作为主流文体,小说不断吸引着边缘文体对其进行依附和创新。文体的跨越并不意味着对文体规则或惯例的否认,部分词典体小说确实存在着对小说故事性的彻底反叛,造成了文学接受的困难。但词典体小说的积极因素更值得肯定,因为规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被超越,文体特征不等同于文学的本质。相对于同一化的模仿,异质声音的存在更能昭示出当代文学发展的活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