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作家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
文学经典化
文学批评
摘要:
文学期刊与中国文学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作为文学活动中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在文学史中举足轻重。本文以《当代作家评论》作为个案分析,探究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当代作家评论》自1984年创刊至今,始终以正派、严肃的风格参与当代文学发展建设中。其专注于研究当代作家作品的创作批评并以宏观的角度对整个文学史的建构进行考察,文章内容呈现高质量与专业性。八十年代初,文学重新繁荣,创作前进的脚步带动了理论批评的发展,理论期刊开始兴起,数量也随之增多,达到20多种。九十年代中期,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刊物艰难挣扎后选择改版或停办,而《当代作家评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没有被潜移默化,而是不忘初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越来越严谨高端。迄今为止,我国文学评论刊物不足十家,在这些文学批评类刊物中,《当代作家评论》有其独特性和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章节对《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第一章简述《当代作家评论》的办刊特色。主要从《当代作家评论》的发生与发展、宗旨与理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对《当代作家评论》产生的历史语境及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进行介绍。80年代文学界再次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状态,《当代作家评论》应运而生,绽放光彩;然而到了90年代,经历经济浪潮,许多刊物改版或停刊,《当代作家评论》面对困境坚守初心;新世纪,网络文化兴起,《当代作家评论》也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更新。其次对《当代作家评论》的定位、宗旨进行说明,介绍其独立而又严肃的办刊信念与立场。第二章阐述《当代作家评论》与当代文学经典化之间的关系。寻找与树立经典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而对经典进行定义以及将作品经典化的过程就是建构文学史的过程。本章从《当代作家评论》对文学经典化的寻找与树立两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第一节从该刊物自身敏锐及开放性的特点着手对其把握文学现场的最新动向进而寻找文学经典的过程进行说明。第二节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的特点对其自觉参与文学史建构的动态进程加以讨论。第三章阐述《当代作家评论》与当代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当代作家评论》作为文学理论期刊,始终致力于文学批评。该章节从作家与批评家的双向互动、当代文学潮流的梳理与把握以及坚持开阔的批评视野三方面进行阐述,试分析其在当代文学批评及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第四章阐述《当代作家评论》与地域文学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当代作家评论》作为地方文学期刊,担负着使东北文学走向全国的任务与使命。本章通过两方面对其中的关系与该刊所做出的努力进行说明。第一节从《当代作家评论》主办高端学术论坛、举办年度优秀评奖等活动,以此打造东北学术名片,扩大东北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的行为进行论述,分析其为开辟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学术空间所起到的作用;第二部分从《当代作家评论》设置专栏及联合高校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入手,分析其为寻访辽宁本土新生力量所做出的努力。第五章阐述《当代作家评论》与文学主体之间的关系。《当代作家评论》以“三论”为核心内容,对文学主体起到了学术引领的作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讨论《当代文学评论》的体系共建及三方联动,解释其如何为文学活动参与者提供话语空间;第二节分析该刊对批评话语权的争取到理论共生,以及文学批评体系的整体考量探索其如何为文学批评体系建构者提供理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