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存在主义
文学存在论
荒诞
个体存在
摘要:
存在主义对中国文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余华和残雪身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分别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存在主义思想,并以此来思考存在的价值,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个体存在等问题。余华和残雪执着于探索现实世界的存在“本质”,揭示了个体存在的荒诞性,体现出其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次思考。余华文学创作的特色是大力描绘暴力、苦难与死亡,用阴冷的笔调描绘众生相,透露他对生命的感悟。残雪敢于描绘残酷的现实,带着自愿入地狱的勇气来感受存在的真实性,使其笔下的人物在虚无中寻找存在,也让读者感受到天堂与地狱、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强烈对比带来的荒诞。以余华和残雪的作品为例,虽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特色,但是却不能被称之为中国自己的存在主义文学。本文以余华、残雪的一些带有存在在主义思想的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建构问题,进而批判创造性地审视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理解。从存在主义影响下的先锋文学、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萨特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西方文学存在论与中国文学存在论的区别这四个方面入手,可以看出西方文学存在论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的中国文学存在论还无法独立说明人类的生存本相,针对当前的问题,我们需要反思文学存在论的建构问题。第二章是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资源。从余华和残雪对个体生存困境的冷漠叙述、个体救赎的缺席、个体对生存困境的反抗、个体存在的现实意义这四个方面来看其小说中折射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建构问题,由此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第三章是余华、残雪作品“荒诞性”的存在意味。通过余华和残雪笔下的“荒诞世界”,尤其是对“荒诞”、“暴力”、“死亡”等主题的探索,以此揭示余华、残雪小说里个体存在的荒诞以及荒诞背后的精神反叛,从而研究余华、残雪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和思考过程。第四章是中国式文学存在论下的余华、残雪作品之局限。本章从西方文学存在论和中国文学存在论的角度来探究余华和残雪存在主义文学创作的局限性,以此为代表来反思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发展局限。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作家要突破西方二元对立思维考虑存在问题,强调对中国个体何以存在的问题的追问性思考。第五章是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创新问题。本章通过研究中国个体存在的非至上性问题、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问题、文学与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建构问题,试图去寻找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存在论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