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莫言创作
俄罗斯
中国当代文学
摘要: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文坛大事件助推了中国文学的当代研究,同时俄罗斯对莫言创作的关注也逐渐深入。本文关注到了新世纪至今尤其是2012年后俄罗斯域外视角对莫言创作的全新阐释,在对新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之上,发掘俄罗斯解读的亮点与突破之处,力求丰富莫言创作解读并为未来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开辟新路径。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首先梳理了莫言作品在俄罗斯出版情况,为进行俄罗斯对莫言创作的解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作品文本基础。其次从俄罗斯留学生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两个维度,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成果。最后基于研究综述中发现的该领域研究局限,言及论文研究价值及创新点。第一章经由俄罗斯研究者对莫言作品中中国形象解读的研究,形成了俄罗斯视角下的隐忍中国、求索中国、苦难中国的国家形象内涵。因俄罗斯域外解读的介入,在母系依恋解读基础上建构起的隐忍中国形象不仅象征性地突破了固有性别认知,更拓宽了中国形象维度;基于俄罗斯深入剖析佛教“轮回转世”所表达的世事变迁等主题,不断追问信仰与方向的求索中国形象兼及了中国独特历史国情,同时呈现出在物质与精神求索过程中国家面貌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在荒谬叙事与时代病痛图谱交织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苦难中国形象不再局限于民族伤痛与困惑表达,在俄罗斯解读的参与下,更上升为具有人类共识价值的生命之问,拷问着人类发展与归途。第二章从四个主题展开论述。首先,通过俄罗斯对莫言创作中原始欲望的阐发,剖析了莫言创作中内隐的文明重建吁求;其次,由俄罗斯解读的莫言魔幻现实笔法为着眼点,阐明了莫言创作中审丑美学的当代价值,丑与恶的现实批判意义得以凸显;此外被俄罗斯所解构的儿童形象主题,因被置于自然视角之下,点明了莫言创作中,人作为社会产物的矛盾与挣扎心境以及人本精神的高扬与坚守;最后,由“莫言跳脱出福克纳故乡书写影响”这一创作特点为线索,指出,俄罗斯解读中所强调的莫言“精神原乡”创作不仅具有文学超越性与现实价值,同时也是莫言创作广受赞誉与厚积薄发的底气与根源。第三章从价值与局限角度分析了俄罗斯解读的意义。俄罗斯解读开辟的多元视角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以莫言创作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但俄罗斯对莫言创作解读也存在着叙事技巧解读缺位、关联性解读缺失、政治意识形态偏颇等局限。结语在梳理俄罗斯对莫言创作解读的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俄罗斯莫言解读不仅丰富了莫言解读的面貌,同时也展现了俄罗斯域外解读的重要价值。俄罗斯解读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具有现实参照意义。因此未来在加强与俄罗斯文学沟通交流的同时,将俄罗斯解读的参照价值不断放大,并“为我所用”,是未来中国当代文学应深入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