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悸病
中青年
病因病机
防治
摘要:
心悸病为以心慌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以老年人群发病居多,其他诸年龄人群亦可见之。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方式的变迁,作为社会主要生力军的中青年面临的工作与生活压力逐年攀升。加之,人们健康意识的逐年提升,中青年心悸病的发病率亦有逐年上升之趋势,心律失常50岁以下人群占37%,且猝死成人中,心律失常占80%以上,对中青年的身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中青年人群中发生的心悸病多无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相关的基础疾病,且发病多呈现阵发性、功能性,现代医学多采用调律或调率的对症措施,虽然可使其症状短时间改善,却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传统医学以往受大多数患者对心悸病认识片面的影响,多表现为病发、病重而疗疾的特点,而“防病于未然”的理念受病因病机庞杂而难以入手的影响受到弱化,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预防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发现,中青年心悸虽有轻重缓急之异,病因病机繁杂不一,然多因“情劳”“食劳”“形劳”“神劳”“房劳”等扰动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诱发各脏腑组织或为实、或为虚,各脏腑组织功能紊乱,气血生化循行异常,终至劳心动神而悸。初多扰功能,寻其因去之可机体自调而愈;进而动器质,寻因去之兼少假以益气温养、滋阴清热、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石适时予之亦可大为改观。因此,作者认为,中青年心悸病当以“防大于治”为指导,精确把握“情劳”“食劳”“形劳”“神劳”“房劳”的病因特性,及时、精准的从错综复杂的病因中抓取真是病因并去之,对降低中青年心悸病的发生率大有裨益,故简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