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斯坦纳翻译四步骤
中医翻译
文化翻译
补偿
摘要:
过去三年为对抗新冠病毒,我国中医药方被不少国家使用,对病毒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展现出了中医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中医在世界的接受度和影响力还远远不足,完整的中医药话语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建立。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工作作为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仍存在中医译文质量参差、术语不统一、概念混淆、晦涩难懂等问题,中医翻译研究的推进刻不容缓。
本报告为汉日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实践文本为《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第三讲。此文本为中医科普类的说明性文本,句子结构较朴实简单,但由于涉及传统文化,文中出现大量文化负载词,专业性强且涵义丰富,带有中医文化本身的哲学性和民族性,需要译者对专业词汇有较好的把握,从而进一步阐释句子深层逻辑与涵义。鉴于上述原因,笔者经过仔细比较与筛选,最终选用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信任”“侵入”“吸收”“补偿”来指导本次翻译实践,尝试实现中医文本在日译过程中意义阐释与文化传递的平衡。
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指导下,针对本次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报告认为:首先,关于专业术语的同形异义词,译者应认识到中医与日本汉方两个语境存在差异,在着手翻译前对传统中医与日本汉方中的基本医学概念进行对比,在完全“侵入”理解的基础上再对有意义差异之处进行信息补偿,避免在意义传达时造成读者的误解;其次,对于中医术语一词多义的问题,译者应查阅相关中医文献,结合具体语境明确术语所指,选择最准确自然的译入语;最后,对于中医“取象比类”手法的翻译,译者应始终坚持将“象”的解构与“意象审美”的建构相结合,在准确完整的语义表达的基础上,对文化及语言加以审美“补偿”,以充分描绘“原生态”的中医思想体系和文化美学。
笔者认为本次翻译实践验证了斯坦纳翻译四步骤在中医类文本的适用性,并希望能为文化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