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学
老年性痴呆
睡眠障碍
酸枣仁汤
神经元
摘要:
目的:整理与痴呆和失眠有关的中医古籍,阐明二者的中医共病机制,理清中医药防治痴呆和失眠的理法方药。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选取6月龄、9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并给予6月龄痴呆小鼠酸枣仁汤,通过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探究酸枣仁汤对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从而为酸枣仁汤防治痴呆和失眠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痴呆和失眠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从中医角度理清痴呆和失眠的相关性,对痴呆和失眠的共病机制进行阐述,从而阐明中医防治痴呆和失眠的理法方药。2.实验研究:实验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和酸枣仁汤为研究对象,探究酸枣仁汤治疗AD睡眠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实验选取6月龄、9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观察6月龄、9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睡眠节律。给予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酸枣仁汤。通过自主活动实验观察酸枣仁汤对6月龄痴呆小鼠睡眠节律的影响;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酸枣仁汤对6月龄痴呆小鼠为行为学影响;应用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测酸枣仁汤对6月龄痴呆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酸枣仁汤对6月龄痴呆小鼠血清IL-1β、TNF-α的影响;用RealTime-PCR检测6月龄痴呆小鼠下丘脑组织相关节律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酸枣仁汤6月龄痴呆小鼠海马组织Aβ、Aβ、GFAP和IBA-1表达。结果:1.睡眠节律实验结果6月龄小鼠,和空白组比较,APP/PS1组小鼠黑暗环境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活动时间、光照环境活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9月龄小鼠,和空白组比较,APP/PS1组小鼠黑暗环境活动时间、光照环境活动时间、总活动时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2.行为学实验结果水迷宫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的上平台潜伏期均缩短(P<0.01,P<0.05),游泳总路程均减少(P<0.01,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小鼠的上平台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均有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小鼠游泳总路程有所增加(P<0.05),上平台潜伏期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多奈哌齐组、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0.01),第1次抵达原平台时间缩短(P<0.0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第1次抵达原平台时间缩短(P<0.01),目标象限时间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目标象限时间、第1次抵达原平台时间都有减少,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汤低剂量组目标象限时间有所减少(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第1次抵达原平台时间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小鼠出错次数显著减少(P<0.01),而平台潜伏期潜伏期缩短(P<0.05),多奈哌齐组、酸枣仁汤高低剂量组、酸枣仁汤低剂量小鼠出错次数增加,平台潜伏期潜伏期缩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和酸枣仁汤低剂量小鼠出错次数和平台潜伏期潜伏期均有变化,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节律实验结果:6月龄时,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黑暗活动时间、总活动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都有减少(P<0.01,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总活动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都有减少(P<0.0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总活动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都有明显降低(P<0.01),给药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都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 Time-PCR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Per1 mRNA、Cry1 mRNA、Bmall mRNA、Clock mRNA表达均上调。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酸枣仁汤高剂量组Per1mRNA、Bmall mRNA、Clock mRNA表达下调,而Cry1 mRNA、ClockmRNA表达上调,酸枣仁汤低剂量组Per1 mRNA、Cry1 mRNA、Bmall mRNA、ClockmRNA表达下调。5.病理实验结果HE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C57/BL6J)小鼠海马DG区椎体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清晰,染色均一,结构完整,细胞连接紧密,核仁明显。APP/PS1小鼠海马DG区神经椎体细胞排列尚整齐,形态完整,核仁欠清晰,末见核仁深染,核固缩现象的发生,局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