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刺络放血疗法
比较研究
蒙医学
中医学
摘要:
1.研究目的(1)以蒙、中医刺络放血法为例,通过文献整理对两个医学的基础做出判断;试图证明两种疗法在医学哲学思想和辨证论治方法的异同,揭示两者中的差异,以及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地理、社会条件下蒙医刺络放血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与形成特色疗法的影响。(2)厘清蒙、中医刺络放血法概念内涵的差异性。根据比较中、蒙医刺络放血法之间的差异,重新认识两者诊治疾病辨证方法,进一步寻找其中精华,相互借鉴,提高中、蒙医放血法的临床疗效提供互补的作用。2.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蒙、中医刺络放血法著作及现代杂志为基础。共检索到中国现存的蒙、中医放血专书及丛书中有关刺络放血内容的古今医籍约20部,近20年中国内公开发行医药学杂志的发表论文近180篇。先对蒙、中医刺络放血法的医学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清洗不完全的数据,选择与数据挖掘有关的变量,对变量进行转换,做初步的描述和分析,并录入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再对整理后的蒙、中医刺络放血法著作及现代杂志中含有的蒙、中医刺络放血手法、放血工具、主治病种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3.研究意义刺络放血法是中、蒙医学中的一种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法。两者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别具特色。科学评价医学文献,从中找出有价值的、实用、真实可靠的的证据与信息是知识更新及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比较研究,企图发现中医刺络放血法与蒙医刺络放血法在本质意义上的差异,让两者能够从对方获得可借鉴的资源,深入的理解及掌握理论知识,更加有利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4.结果经上述研究发现,蒙医刺络放血治疗的疾病(证候)多达175种;中医刺络放血治疗的疾病(证候)多达260余种。蒙、中医刺络放血学运用不同穴位治疗相同的疾病最多的是高血压、高血脂、昏厥、头痛、咳嗽、胁痛、胆囊炎、呕吐、急性肠炎、肩关节炎、腰背痛、慢性肾炎、尿不禁、痛经、月经不调、崩漏、子宫脱垂、便秘、腹痛、偏瘫、面瘫、膝关节炎、外伤性疼痛(踝关节扭伤)、带状疱疹、痤疮的疾病,对于急性发作的神志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伤科的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能起到非常独特的疗效。蒙、中医刺络放血法选用同一个穴位治疗同一个疾病达到25个。蒙、中医刺络放血学运用不同穴位治疗相同的疾病最多的是两个医学在治疗的疾病,表明蒙、中医两个医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蒙医和中医对背部穴位的应用和治疗的疾病总数都是相当大的。蒙医学对于背部穴位的应用,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对中医的刺络放血疗法能提供新的思路。5结论(1)蒙、中医刺络放血疗法具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别具特色,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二者的医学哲学思想、辨证论治及其在各自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①蒙医文献载述的刺络放血疗法适合于游牧民族的治疗方式、生活习俗及北方寒冷气候的特点,治疗上重视调节寒热、病邪引出体外、坚持整体调节的治疗原则。②中医刺络放血疗法内容丰富多样,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放血手法。③蒙医刺络放血疗法是蒙医三根、七素、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整体观为指导,通过特制的针实施将人体浅表静脉作为放血部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④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经络学和气血学说为理论基础,络脉理论为指导,放血部位主要是“血络”、“血脉”或腧穴等;现代放血疗法的施术部位主要选取毛细血管、小静脉、部分大静脉及病变部位的皮肤组织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纵观两着刺络放血疗法,都有其理论基础,且施术部位多为静脉或病变局部组织。(2)蒙、中医刺络放血工具的演变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大致经历了石器、青铜器和铁器三个时期,主要分为针具、刀具、罐具和水蛭四类,如蒙医学《蓝琉璃》中的弯月状刀、《蒙药正典》中的圆柄斧刃刀,中医学《黄帝内经》中的锋针、《神农本草经》中的水蛭等。现代蒙医学常用的针具是斧状刀和特制的钢针和银针及手术刀。现代中医针具较多,主要用三棱针、梅花针、针刀、毫针、采血针和注射针头等。以上可见针具方面有差异之处。(3)从文献记载的内容看,蒙医刺络放血手法总体上以解剖学及黒脉放血为主,缺乏抽象思维的推导。中医针刺手法虽然也解剖学知识相结合,但总以抽象理论思维为主。蒙医刺络放血疗法重视放学前的准备和掌握放血时机,放血前要看黄历选吉祥的好日子,之后内服3-5天的鉴别病血与正血的汤药分离病血与正血之后才放血,这是实际结合的鲜明特点,就是两个医学放血法的最大区别所在。(4)从统计可以看出,蒙、中两个医学治疗的疾病(证候)达到数百种,治疗的方法主要以刺络放血疗法为主。蒙、中医刺络放血学运用不同穴位治疗的相同的疾病最多的是急性发作的神志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伤科的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的疾病。从分析可以看出,蒙医刺络放血比起中医刺络放血多用于心系疾病和肝病。蒙医刺络放血主要用与热症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