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藏医学
中医学
四部医典
黄帝内经
心理学
摘要:
【目的】藏医学和中医学同作为中国民族医学的分支具有丰富的内容,为两民族的健康做出重要的贡献。两地医学从文化背景、基础理论、诊断方法、药物选择、治疗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别。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两地医学理论都对人体心理因素颇为重视,故选取心理角度作为比较的切入点,通过对两种医学理论系统的比较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对于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独特的民族心理相关理论也能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与指导。【方法】本文通过剖析两地医学的权威医学著作——《四部医典》与《黄帝内经》,探讨两地医学心理相关理论,并在此视阈下将两书的观点进行比较。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藏医学与中医学的理论特点,挖掘出两地医学心理相关理论的内在联系。对于各版本《四部医典》与《黄帝内经》中心理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搜集、归纳、整理,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对比法将两书中心理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对比与研究。【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四部医典》与《黄帝内经》中心理相关理论系统的整理与归纳:1.心理相关基础理论;2.心理相关致病因素;3.对人格的认识;4.对梦的认识;5.心理相关诊断;6.心理治疗;7.心理养生观在此基础上对两书中心理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比较与分析。【结论】基于两书心理相关理论的比较结果,从宗教、民族、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讨论,结论如下:《黄帝内经》心理相关理论各个方面的论述都较《四部医典》更为完整和复杂。由于环境相对封闭,《四部医典》所载的心理相关内容更为集中,尚能窥见原始医学的遗韵。这种时间和地域上的差异性能够很好地为人类医学发展规律提供样本,在探讨不同民族先民对生命和自然不同的看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两书的形成分别扎根于各自文化中,因此两书中的心理理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有鲜明的民族底蕴。两书理论有一定相似之处,认为是《四部医典》对《黄帝内经》理论的吸收与认同,并以改造和模仿的方式有意识地融入本土文化。两书心理相关理论存在一些与原始医学相关的论述,《四部医典》理论处于渐渐排斥非理性观点的发展阶段,较之《黄帝内经》已确立了理性的自然主义格调,两书中体现的汉藏医学发展的差异,在发生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两书蕴含的生命观、整体观以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生理与心理相互协作统一的结果,将心理和谐作为保命长生的重要环节。并且两书对于都主张通过对精神的调攝,欲望的节制,使生理与心理保持和谐,维持正常活动功能,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两书中都主张医生将医学作为自我实现与超越的媒介,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心理和生理进行安抚、支持和疗愈。体现着传统民族医学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能够为现代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新型医学模式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两书在诊治中都一致对心理因素颇为重视,治疗上都倡导心身综合纠治。《四部医典》中认为心身疾病的范畴更为广泛,《黄帝内经》中心身疾病的范畴相对较窄,两书中的相关理论能够加强现代医学对心身疾病的重视,并且为现代心身疾病的扩展与现代心身综合治疗提供有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