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摘要: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从“扶持”到“传承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核心力量。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进一步提升,国家对于科研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中医药研究生科研创新思维与能力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也是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自2015年,国家实施“医教协同”战略以来,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问题受到持续关注,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对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身兼重任,而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新思想和“科教融合”的新理念为培养中医药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一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阐释了科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以及科学研究的三大特点:阶段性、继承性、创新性;三种分类:按照研究目的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按照研究性质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以此推导总结出中医药科研的含义,简言之即是在中医药思维指导下的科学实践;中医药科研的三大特点:研究对象特殊性、研究方法困难性和多学科交叉性;三大研究范畴: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方药研究;五大重点方向: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中医药技术、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方法学、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在最后,基于“胜任力”的理念,探讨了中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外在显性能力即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和内在核心素质包括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与信息素质。本文第二章通过结合医学院校与科研单位对医学人才科研能力培养的经验,梳理了基于医教研融合与科教融合两种理念对医学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其中,医教研融合方面列举了北美国家MD/PhD双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案例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举措,在科教融合方面则列举了德国洪堡大学和马普医学会、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于科教融合培养医学人才的经验。本文第三、四章从研究生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出发,分析我国中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支撑体系。内部保障体系包括研究生招生、教学培养、思政教育、学位授予等内容,在招生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招生管理机制、采用多元化招生方式、扩大宣传力度、采用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分开复试的考核方案以及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回顾性分析;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分开两类研究生的不同培养目标,设立基于科研创新能力的课程以及评价方式;在科研实践方面,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在临床轮转中体现科研能力训练,对于科学学位研究生则应参加学术活动等等。外部支撑体系包括学科建设、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以此进一步总结我国对中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